3.华阳山与前洞 从褒山寺向东行三里即达华阳山.旧名兰陵山.海拔二百三十米.相对高度一百九十米左右.山坡平缓.两侧几乎等高.山顶平而长.华阳山下有一洞.当地人叫华阳洞.亦称碑洞.即文中的前洞.由于“其下平旷 .因而引起一些争论:有人认为“其下 是指山下.有人则认为“其下 是指洞下.其实洞口与山脚齐.洞前就是稻田.洞下平旷就是山下平旷. 华阳山下过去亦有一寺.今遗址犹有石础.寺前道上曾有一碑.载:“大唐花寺碑.文字慢漶不可读.亦未知谁氏书撰.王荆公记所谓其额可识.曰花山者也. 王安石据此推断华山即花山.认为是“盖音谬也 .进而发了一通“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的宏论.据我们看.这个推断其实也是不确的.因这块碑上说的是“花山寺 .并不是说这山叫花山.况且这碑和寺的所在地是华阳山.而不是三里外的褒禅寺和华山.更不能从中得出华山叫花山的结论.“大唐花寺碑 何时亡佚.今尚不知.成书于清同治四年.亡佚时间不会在此之前.洞的东侧有一石罅.高丈余.山泉从中汩汩流出.这就是王安石所云的“有泉侧出 .泉水在洞前聚成一小潭.潭水清洌.石壁的下方就是前洞.洞口直径约两米.洞内空阔处高六米.广约四米.类似一大厅.人在洞内说话.嗡然和鸣.洞左侧石壁上的题刻.因年久剥蚀.多不可辨.较清晰的一块为“熙宁四年.过华阳至淮南.江宁杨口口. 熙宁四年为公元一○七一年.距王安石作记的至和元年仅隔十七年.可见此洞在宋代是经常有人来探游的.洞内的路径由下往右上方斜伸.至二十五米处为乱石所阻.道遂断.洞的尽头处.嗡嗡作响.伏壁细听.可辨出是右侧的泉流声.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