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赏析. 写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全诗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也没有一句复杂的句式.写得明白如话.字面上是不难懂的.但细细品味.又好像不能全懂.越想越觉得它的含义很多.李健吾认为它是在“装饰 二字上做诗.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其中蕴含着无可奈何的悲哀情怀.诗人本人不同意这种评解.明确地表白“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 .后李健吾则又说这两种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 () 写了两组意象.一组是: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的时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又一组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儿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通过这两组相关联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之一部而被别人观赏.这是相对,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而这一切又可能成为他人梦境的装饰.这也是相对.由是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明白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平衡的关系.人就不应该再有怨尤.这里我们可以猜测.诗人早年很可能是通过艾略特受到了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布拉德雷的影响.按照布拉德雷的观点.“绝对 是在无数的“相对 中呈现的.这一点又只能是在现象的陈列中直接悟到.也许正好形象地反映了这一观点. 当然此诗表现的本是抽象的观念.但它不是直接陈述和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间接地将诗意加以表现.它运用了类似修辞上的“顶针 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并把两组意象融为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使诗意深奥而并不晦涩.加之主要词语(“你 .“看 .“风景 .“装饰 等)的复现.更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它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如诗人自云的“冷淡盖深挚 .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客观化为一种色彩.音响.图形.以客观象征主观.使之达到加深而又内敛的效果.正如他在<雕虫纪历·自序)中说的:“我写诗.--却总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 诗人还采用了西方诗歌常用的抱韵.在诗艺上不但继承了中国诗歌注重意境的传统.又呈现出西方一路诗的着重暗示性.使诗作含蓄深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