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定态,定态,辐射,吸收,等于,大于,等于,大于,量子化,量子化, 考能训练答案 1. 解析:因为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然沿原来方向前进.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A对,因为少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较大偏转.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在A位置时要少得多.B错,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粒子转角超过90°.甚至接近180°.所以C错D对. 答案:A.D. 评注:粒子散射是得出原子模型结构的实验基础.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关键.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这一宏观上探测.巧妙的.间接的构建出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 2. 解析: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离核越远的轨道上运动时.其能量越大.由能量公式En=(E1=-13.6 eV)可知.电子从低轨道向高轨道跃迁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的光子.故选项B可排除.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引力提供.即 =.电子运动的动能Ek=mv2=.由此可知:电子离核越远.r越大时.则电子的动能就越小.故选项A.C均可排除. 由于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事实上异性电荷远离过程中需克服库仑引力做功.即库仑力对电子做负功.则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将增大.系统的总能量增加.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点评] 考查对玻尔理论.库仑定律.圆周运动规律及电场力做功性质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3. 解析: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答案:D 4. 解析:根据,可知当当时,连立可知. 答案:D 5. [解析]本题考查波尔的原理理论.从高能级向n=1的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的最小光子能量为9.20eV.不在1.62eV到3.11eV之间,A正确.已知可见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3.40eV.B错.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只有能量大于3.11eV的光的频率才比可见光高.C错.从n=3到n=2的过程中释放的光的能量等于1.89eV介于1.62eV到3.11eV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对. 答案:AD 6. [解析]: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说明这时氢原子处于第三能级.根据玻尔理论应该有hν3=E3- E1.hν1=E3- E2.hν2=E2- E1.可见hν3= hν1+ hν2= h(ν1+ν2).所以照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②或③. 答案:C 7. 解析: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大多数α粒子没有大的偏转.少数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卢瑟福抓住了这个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MeV=1×106×1.6×10-19= mv2.解得v=6.9×106m/s . 答案: 大.6.9×106 8.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波尔能级图和能级跃迁知识. 解析:由原子在某一能级跃迁最多发射光谱线条数为可知..... 由题意可知比原来增加5条光谱线.则调高电子能量前后.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分别可能为2和4.5和6.即.. 当时.原子吸收实物粒子的能量.则调高后的电子能量,代入数据有:12.72 eV<E<13.06 eV.选项D正确. 当时.原子吸收实物粒子的能量.则调高后的电子能量,代入数据有:13.22 eV<E<13.32 eV.选项A正确. 正确答案:AD 失分陷阱:本题考查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吸收能量的方式是吸收实物粒子能量而不是光子能量.吸收实物粒子能量只能是部分吸收.这个跟吸收光子能量不一样.同时本题中要巧妙运用“增加了5条 这一隐含条件探索最高能级.部分考生在该处被难倒. 9. 解析: ⑴设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后分别位于第 l与第m能级.依题意有: 解得:m=2 l=4 ⑵设碰撞前后氖核速度分别为v0.vNe.由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且: 解得: 10. 解析: (1)电子绕核运动.由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k =m 又 r4=42r 解得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为Ek= . (2) 电子绕核运动没有题中所说的轨道. (3)这群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判断出.这群氢原子可能发生的跃迁共有6种.所以它们的光谱线共有6条. (4)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最大.对应的跃迁能量差也最大.即由n=4跃迁到n=1发出的光子能量最大.据玻尔理论得.发出光子的能量 hv =E1(-) 解得:v =3.1×1015 Hz.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
(1)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分子直径等于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酸膜的面积;
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C、物理性质各向同性的一定是非晶体;
D、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得到的p-T图象.气体状态由A变化至B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将
 
(填“变大”或“变小”),这是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精英家教网
(3)如图所示,p-V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程I变至状态B时,从外界吸收热量420J,同时膨胀对外做功 300J.当气体从状态B经过程II回到状态A时,外界压缩气体做功200J,求此过程中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精英家教网
B、(选修模块3-5)
(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精英家教网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2)90234Th是不稳定的,能自发的发生衰变.
①完成90234Th衰变反应方程  90234Th→91234Pa+
 

90234Th衰变为86222Rn,经过
 
次α衰变,
 
次β衰变.
(3)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成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设α粒子质量为m1,初速度为v0,氮核质量为m2,质子质量为m0,氧核的质量为m3,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①α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
②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
(1)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分子直径等于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酸膜的面积;
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C、物理性质各向同性的一定是非晶体;
D、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得到的p-T图象.气体状态由A变化至B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将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这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3)如图所示,p-V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程I变至状态B时,从外界吸收热量420J,同时膨胀对外做功 300J.当气体从状态B经过程II回到状态A时,外界压缩气体做功200J,求此过程中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B、(选修模块3-5)
(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2)90234Th是不稳定的,能自发的发生衰变.
①完成90234Th衰变反应方程  90234Th→91234Pa+______.
90234Th衰变为86222Rn,经过______次α衰变,______次β衰变.
(3)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成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设α粒子质量为m1,初速度为v,氮核质量为m2,质子质量为m,氧核的质量为m3,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①α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
②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A.(选修模块3-3)(12分)
(1)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不存在引力和斥力
B.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油膜直径d大小时可把他们当做球形处理
C.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D.猛推木质推杆,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
(2)已知某物质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物质的分子质量为      ,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为      . 
(3)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等容过程变化到状态B,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6.0×102J,

求:
①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
②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过程中内能的增量。
B.(选修模块3-4)(12分)
(1)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两个简谐运动的图像可知:它们的相位差为/2或者
B.当球与横梁之间存在摩擦的情况下,球的振动不是简谐运动
C.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
D.当简谐波向右传播时,质点A此时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
(2)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是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           这两条基本假设为前提的;在相对于地面以0.8c运动的光火箭上的人观测到地面上的的生命进程比火箭上的生命进程要   (填快或慢)。
(3)如图所示,△ABC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C=90°,一束激光a沿平行于AB边射入棱镜,经一次折射后射到BC边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和棱镜中的光速。

C.(选修模块3-5)(1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9天后,余下的该元素的质量为原来的1/32,则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3.8天
B.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C.对放射性物质施加压力,其半衰期将减少
D.氢原子从定态n=3跃迁到定态n= 2,再跃迁到定态n = 1,则后一次跃迁辐射的光的波长比前一次的要短
(2)光电效应和       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3)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依次放置着质量均为m ="0.08" kg的10块完全相同的长直木板。质量M =" 1.0" kg、大小可忽略的小铜块以初速度v0="6.0" m/s从长木板左端滑上木板,当铜块滑离第一块木板时,速度大小为v1="4.0" m/S。铜块最终停在第二块木板上。取g="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①第一块木板的最终速度
②铜块的最终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A.(选修模块3-3)(12分)

(1)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不存在引力和斥力

B.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油膜直径d大小时可把他们当做球形处理

C.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D.猛推木质推杆,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

(2)已知某物质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物质的分子质量为      ,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为      . 

(3)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等容过程变化到状态B,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6.0×102J,

求:

①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

②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过程中内能的增量。

B.(选修模块3-4)(12分)

(1)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两个简谐运动的图像可知:它们的相位差为/2或者

B.当球与横梁之间存在摩擦的情况下,球的振动不是简谐运动

C.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

D.当简谐波向右传播时,质点A此时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

(2)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是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           这两条基本假设为前提的;在相对于地面以0.8c运动的光火箭上的人观测到地面上的的生命进程比火箭上的生命进程要   (填快或慢)。

(3)如图所示,△ABC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C=90°,一束激光a沿平行于AB边射入棱镜,经一次折射后射到BC边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和棱镜中的光速。

C.(选修模块3-5)(1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9天后,余下的该元素的质量为原来的1/32,则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3.8天

B.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C.对放射性物质施加压力,其半衰期将减少

D.氢原子从定态n=3跃迁到定态n= 2,再跃迁到定态n = 1,则后一次跃迁辐射的光的波长比前一次的要短

(2)光电效应和       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3)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依次放置着质量均为m ="0.08" kg的10块完全相同的长直木板。质量M =" 1.0" kg、大小可忽略的小铜块以初速度v0="6.0" m/s从长木板左端滑上木板,当铜块滑离第一块木板时,速度大小为v1="4.0" m/S。铜块最终停在第二块木板上。取g="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①第一块木板的最终速度

②铜块的最终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A.(选修模块3-3)(12分)
(1)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不存在引力和斥力
B.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油膜直径d大小时可把他们当做球形处理
C.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D.猛推木质推杆,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
(2)已知某物质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物质的分子质量为      ,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为      . 
(3)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等容过程变化到状态B,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6.0×102J,

求:
①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
②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过程中内能的增量。
B.(选修模块3-4)(12分)
(1)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两个简谐运动的图像可知:它们的相位差为/2或者
B.当球与横梁之间存在摩擦的情况下,球的振动不是简谐运动
C.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
D.当简谐波向右传播时,质点A此时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
(2)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是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           这两条基本假设为前提的;在相对于地面以0.8c运动的光火箭上的人观测到地面上的的生命进程比火箭上的生命进程要   (填快或慢)。
(3)如图所示,△ABC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C=90°,一束激光a沿平行于AB边射入棱镜,经一次折射后射到BC边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和棱镜中的光速。

C.(选修模块3-5)(1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9天后,余下的该元素的质量为原来的1/32,则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3.8天
B.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C.对放射性物质施加压力,其半衰期将减少
D.氢原子从定态n=3跃迁到定态n= 2,再跃迁到定态n = 1,则后一次跃迁辐射的光的波长比前一次的要短
(2)光电效应和       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3)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依次放置着质量均为m ="0.08" kg的10块完全相同的长直木板。质量M =" 1.0" kg、大小可忽略的小铜块以初速度v0="6.0" m/s从长木板左端滑上木板,当铜块滑离第一块木板时,速度大小为v1="4.0" m/S。铜块最终停在第二块木板上。取g="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①第一块木板的最终速度
②铜块的最终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