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文中对母亲的描述.谈谈你对“羽衣 的理解.答: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

2.C (“上下”不表示时间的约数,而“左右”可以表示时间的约数。“莫非”和“难道”都是副词。“莫非”多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揣测的语气,一般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多用于反问句,表示反问语气。依语境填“难道”。“失之”与贬义词相关;“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另外:除此之外,表另提下文。“此外”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此处选“此外”)

3.B (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A 城下之盟:指战败国在敌人兵临城下(或大军压境)的严重威胁下被迫订立的屈辱性条约。此处不合语境。C 洁身自好:指人保持自身纯洁高尚,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此处不合语境。D 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不合语境)

4. D(A 语序不当,应把“参加”调到“抗震救灾”前。B项语意不明,“进攻”可指新疆也可指江苏。C项“将对”与“起到了”自相矛盾,应删去“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5.B (二恶英究竟是天然存在的,还是几百年来人类工业活动的产物,目前尚无定论)

6.C(A 应为“大气环境中90%的二恶英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的焚烧。生存环境还包括水环境、土壤环境等。B应为“就有可能”产生二恶英。D 应为“二恶英进入人体的最主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吸收”。)

7.D(如果控制好二恶英进入人体的几条途径,即使肥胖的人体内也不会有二恶英)

三、(9分,每小题3分)

8.C(两个“因”都表示顺接上文,可解释为“于是”)

9.D(1句是到溉为母亲守孝的做法,表明孝顺;4句表明武帝对到溉的信任和赏赐,与“率俭”无关;5句时说到溉与兄弟和睦相处)

10.A(错在“曾因顶撞上司何敬容,被免掉了官职”,根据原文,何敬容并非到溉的上司,而且也并非因顶撞上司而被免掉官职)

四、(23分)

11.(1)何敬容一天天富贵得宠,人们都看他的脸色行事,到溉则像当初一样和他对立。(日、贵宠、下之、忤4处,每处1分,语句通顺1分,共5分)

(2)只有上述三人,每到年节总是不怕绕远驾车来慰问他。(恒、枉道、相、存问4处,每处1分,语句通顺1分,共5分)

12.(1)“始”字自然写出了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1分)在千里江面上扬帆而下,一路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那秀拔的庐山突然出现在眼前,诗人有相见恨晚之感。(2分)

(2)诗人流露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2分)诗人远望清幽的庐山,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此时东林禅寺近在眼前,寺院里隐约传来阵阵钟声,隐逸之情渐生。(3分)

13.(1)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以事秦之心   并力西向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5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五、(22分)

14.羽衣比喻母亲年轻时有过的自由与幸福,梦想与追求。(4分)

15.(1)湘绣象征着母亲婚前幸福的生活,而这种生活似乎不应该属于现实家庭生活中的母亲。(或美丽的湘绣本是大自然一时的错误,它的小时就好像大自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非常合理)(3分)

(2)天下的母亲都曾像砧板那样柔顺、默默地接纳了万万千千生活的刀痕和凿印。(3分)

16.1母亲在口琴背上轻轻刻下“静鸥”两个字。(1分)她也曾梦想过自己是一只静栖的海鸥。(1分)2母亲欣悦自足地打开箱子晾晒,深情凝重地看着那幅湘绣,(1分)她也曾有过自己的快乐和幸福。(1分)3母亲常常无限温柔地回忆起外公,(1分)母亲也曾享受过千般万般的宠爱。(1分)

17.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表明母亲为了丈夫和孩子,甘愿做出牺牲,无私奉献。(2分)突出了母亲的伟大。(2分)

六、(15分)

18.答案示例:“山寨”是涉及手机、游戏机、汽车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具有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低成本、高回报特点的一种产业现象。(单句2分,信息完整2分)

19.参考答案:5月1日晚六点半(2分),在礼堂(1分)举行庆“五一”文艺晚会,请全校同学准时参加(1分)(符合广播稿的特点,出现同音词“全部”和“括号”时,时间格式没有转换为口语的,每处减1分)

20.参考答案:引用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的歌名,“新娘”之喻能让人联想新疆的神秘与美丽,激起人们常有新疆的愿望。(答案要求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点出引用新疆民歌歌名。2、生动表达出歌名蕴含新疆的神秘美丽。3、语言鲜明指能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每点2分)

七、(60分)

立意提示: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