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分)Ⅰ甲图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乙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结合两图回答问题
甲图 乙图
(1)核膜由 层磷脂分子组成,主要成分还有 ,核膜上的 数目多,它们的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从乙图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其 部决定并需要 。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些功能与结构 (填数字)有关,结构②的作用是 。
Ⅱ.下列细胞参与构筑机体免疫的防线。请回答有关问题:
(3)图中A、B、C、D四个细胞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
图中B可以是由 细胞经抗原刺激分化而来。
(4)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 细胞。
(5) 用简图表示HIV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1)~(4)题。
美国“9·11”事件后,炭疽杆菌这一生物恐怖武器已变得家喻户晓。由这种细菌感染的疾病症状之一是皮肤创面中央略凹陷,外形似毒疮,上覆黑色似炭块的坏死组织,故称为“炭疽”。
虽然炭疽杆菌是形体较大的致病菌,但如果不借助放大仪器,人们仍看不到它。炭疽杆菌对营养条件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分裂繁殖形成长链状,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形成荚膜,这是炭疽芽孢杆菌的特点。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的人工培养基上易形成芽孢,芽孢没有繁殖作用,是生命活动微弱的休眠体,芽孢不仅对低温、潮湿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极强,也不会因阳光照射、喷洒消毒药品而死亡,是炭疽杆菌被用作生物武器的主要形式。
炭疽杆菌为需氧芽孢杆菌,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发育良好,在无氧条件下则不生长。人和动物接触被炭疽芽孢污染的环境如空气、水、食物、土壤等,经皮肤伤口、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机体,引起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脑炭疽等。炭疽杆菌释放炭疽毒素,这种毒素能杀死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增强微血管的通透性,导致出血和组织肿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炭疽杆菌作为生物武器的剂型就是其芽孢附着在一定的载体(羽毛、树叶、昆虫或滑石粉等)上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扩散传播。
炭疽杆菌虽有致病力强、感染后潜伏期短、致死率高等特点,但让人感到恐惧的真正原因是它的高度隐秘性,发病初期常被当作感冒、皮肤病,以致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抗生素能够抑制炭孢感染,但条件是必须在接触炭疽杆菌后的48小时内使用。
(1)炭疽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
A.前者无细胞壁,后者有细胞壁
B.前者比后者结构复杂
C.前者无核膜,后者有核膜
D.前者无染色体,后者有染色体
(2)生物界中的菌类,它们获取营养物质的基本方式是吸收,与之相适应的是它们的个体一般都很小。下列关于炭疽杆菌体积小的意义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体积小,使其繁殖力强,数量大,分布广
B.体积小,使其结构简单,有利于自养
C.体积小,使其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吸收
D.体积小,使其菌类利用更多寄主
(3)炭疽杆菌经感染动物的皮肤伤口、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机体,抵抗吞噬作用引起临床症状,炭疽杆菌与易感染动物的这种关系叫(4)炭疽杆菌在活体内不易形成芽孢,在人工培养基或外界环境中易形成芽孢。当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尘埃时,芽孢会繁殖产生毒素。炭疽杆菌产生芽孢这是__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
目前,全世界都在积极防治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易发生变异。专家担心,目前致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已变异的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下列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灭菌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 B.含有腺嘌呤的核苷酸只有1种
C.只具有细胞膜而没有核膜 D.除人外,还可侵染动物、植物、细菌
(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9分)图丙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3] 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蛋白质类物质通过[ ] 进入细胞核。
(2)图中可见[1] 和[5] 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3)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核核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①实验课题: (2分)。
②实验目的: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核核膜中的蛋白质成分。
③实验原理: (2分)。
④实验材料:细胞核核膜样液、蒸馏水、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物质通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
(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是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
例2.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
A.4层 B.6层 C.8层 D.10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