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一)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 法,原因是 。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
①使干酵母与 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
②将无水CaCl2溶解在蒸馏水中,配成 CaCl2溶液;
③用酒精灯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④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⑤用注射器将 的混合物缓慢滴入氯化钙溶液中。
⑥30min后可以从CaCl2溶液中取出凝胶珠。如何判断凝胶珠制作的成功与否:
。
(二)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表:
蛋白胨 | 乳糖 | 蔗糖[ | K2HPO4 | 蒸馏水 |
10g | 5g | 5g | 2g | 1000mL |
(1)表中漏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培养基所含的碳源有____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培养基时,必须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大肠杆菌体内某代谢产物X含量过高时,X会与酶Y结合,导致Y的结构__________变化,Y的活性降低。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__________等。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一)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 法,原因是 。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
①使干酵母与 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
②将无水CaCl2溶解在蒸馏水中,配成 CaCl2溶液;
③用酒精灯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④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⑤用注射器将 的混合物缓慢滴入氯化钙溶液中。
⑥30min后可以从CaCl2溶液中取出凝胶珠。如何判断凝胶珠制作的成功与否:
。
(二)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表:
蛋白胨 |
乳糖 |
蔗糖[ |
K2HPO4 |
蒸馏水 |
10g |
5g |
5g |
2g |
1000mL |
(1)表中漏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培养基所含的碳源有____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培养基时,必须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大肠杆菌体内某代谢产物X含量过高时,X会与酶Y结合,导致Y的结构__________变化,Y的活性降低。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__________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 元 明前期 |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 清 |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