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兼济天下 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 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 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归去来兮 “忆矣乎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 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 “真我 .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