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诵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赋 .不是纯粹的散文.但也不是诗歌.不是散文诗.“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它是由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浓的诗意.与汉魏时期的赋相比.本文继承传统.又不遵循老路.没有过多地堆砌辞藻.比起作者本人的其他文章来.文采显然要丰富得多.本文有许多押韵的字和对偶句.诵读时要注意语音的轻重缓急.读出文章的音韵美. 基本方式是:先由教师范读全文或学生齐诵全文.然后逐段指导学生练习诵读.可从用韵.句法.层次思路等方面进行指导.以提高记诵的速度. 第一段指导要点: 1.韵脚.前半段无韵.后半段的韵脚依次是“间 “天 “然 “仙 . 2.句法.“举酒属客 “少焉 为散句.其余皆为骈句或近乎骈句.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舟 后可断.为两个六字句,“浩浩乎 一句中.去掉第一个“而 (骈体文中有些虚词只有辅助作用.常不计入).也可视为宽对. 3.层次思路.首句点题.“泛舟 “赤壁 四字是下文写景.议论的依托.次写泛舟所见景象.而以风.水.月为主.为下文“苏子曰 一段张本,写景虚实相生.先实后虚.虚景伏下段“乐 字. 第二段指导要点: 1.韵脚.有两组:第一组是“光 “方 ,第二组是“慕 “诉 “缕 “妇 . 2.句法.这段开头是散句.次用楚辞句法(与中“桂棹兮兰桨 “目眇眇兮愁予 等相似).“客有--其声呜呜然 也是散句.以下都是骈句. 3.层次思路.“乐 字承上.由“乐 而“歌 .歌词暗写苏子胸襟.为下文“苏子曰 一段作烘托.以下写箫声.为“客曰 一段作烘托.兼伏下文苏子“问客 . 第三段指导要点: 1.韵脚.有五组:第一组是“稀 “飞 “诗 ,第二组是“昌 “苍 “郎 ,第三组是“东 “空 “雄 ,第四组是“鹿 “属 “粟 ,第五组是“穷 “终 “风 . 2.句法.首句及“客曰 中陈述句“顺流而东也 和三个反问句是散句.其余都是骈句.“方其 “况吾与子 是统领字.不计. 3.层次思路.苏子问乃承上启下语.“客曰 一段有两层意思:前一层由三“问 组成.先因望月而问“孟德之诗 .次因望地而问“孟德之困于周郎 .最后合问“而今安在哉 ──这是主要的一问.为下文写“悲 做铺垫.后一层转而说到自己.先着眼与曹公对比.突出自己的渺小.不禁悲从中来,后写幻想不能实现.并以“托遗响于悲风 作结.呼应上文“何为其然也 . 第四段指导要点: 1.韵脚.有四组:第一组是“往 “长 ,第二组是“瞬 “尽 ,第三组是“主 “取 ,第四组“月 与“竭 .“色 与“适 交叉押韵. 2.句法.以散句为主.只有“惟江上之清风--用之不竭 这一段用骈句. 3.层次思路.先借眼前的水和月说明“变 和“不变 的道理.客知其“变 而不知其“不变 .因而生“哀 与“羡 ,知其“不变 .则何哀何羡?后以“物各有主 反跌出明月与清风之无主.可以自娱.以“而吾与子 照应上文“况吾与子 . 第五段指导要点: 本段句句皆是承前作结.最后两句意味隽永.主客“自在 之态跃然纸上.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