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M地为高原地形.依据是:跨经纬度较大.面积广大,等高线总体比较稀疏.地势较高且比较平坦开阔.东部边缘等高线略显密集.地势相对陡峭.故为高原.(根据经纬线判断为巴西的东南部.为巴西高原). N地为盆地地形.依据是:跨经纬度较大.面积广大,等高线呈闭合状.中间稀疏而四周密集.说明四周高.中间低,河流由北.西.南向中部大致呈向心状水系.(根据经纬线判断为四川盆地). (2)甲图区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 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的季节变化显著.导致河流的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半年 形成汛期, 终年气温高.河流无冰期, (3)水能. 形成条件:河流干支流长.流域面积广.降水多.水量丰富, 河流流经盆地或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水流急. 人口分布特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农作物种类 M 人口密度小 热带种植园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咖啡.甘蔗.剑麻 N 人口密度大 水稻种植业 水稻.小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图1所示)。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2点40分”。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回答第下题

(1)

M地的地理坐标是

[  ]

A.

30°N,110°E

B.

20°N,110°E

C.

36°34′N,150°E

D.

53°26′N,150°E

(2)

M地白昼最长时:

[  ]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B.

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

C.

一定是12点

D.

一定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36分)阅读以下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随着时间的发展,丙处以后有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地的地貌是    ,其形成原因是                                       。(14分)

(2)图中河流a处河段的流向是        。(2分)

(3)现准备在a-b河段的建设水电站,试分析有利和不利条件。(6分)

(4)下列正确的有        。 (4分)

A.丙处有冰川侵蚀地貌,丁处是流水堆积地貌

B.a-b间的地形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C.a、b处的地貌只分布在亚热带地区

D.H地冬季温暖,原因是周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

E.图中区域易发生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5) 简析M所在地形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不利因素。(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3分)图14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天文爱好者在某市旅游时,在A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是36°34′,在B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为36°56',在游览完B山后,在山顶观测到太阳正好在正南方向时,他从收音机里收听到“BBC”播报国际标准时间为7月20日4点整。那么经过A山的经纬线的度数分别是M      ,L       。(4分)
(2)图中①②③④为四条假设河流,最不可能的是    ,理由是         。(3分)
(3)最适合建水库的库区是   (填写字母),在图中用“==”符号标出坝址位置。(2分)
(4)D、H、G、F四地,最适合建海港的是  ,适宜建盐场的是  。(2分)
(5)如果要建一康复疗养中心,下列最合适的地点是(   )(2分)
A. A山顶       B. B南坡       C. C地区       D. D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3分)图14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天文爱好者在某市旅游时,在A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是36°34′,在B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为36°56',在游览完B山后,在山顶观测到太阳正好在正南方向时,他从收音机里收听到“BBC”播报国际标准时间为7月20日4点整。那么经过A山的经纬线的度数分别是M       ,L        。(4分)

(2)图中①②③④为四条假设河流,最不可能的是     ,理由是          。(3分)

(3)最适合建水库的库区是    (填写字母),在图中用“==”符号标出坝址位置。(2分)

(4)D、H、G、F四地,最适合建海港的是   ,适宜建盐场的是   。(2分)

(5)如果要建一康复疗养中心,下列最合适的地点是(    )(2分)

A. A山顶        B. B南坡        C. C地区        D. D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材料和淮河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1: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山区等地区。

材料2: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mm的沙砾增加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80年代,山丘区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公斤,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五百公斤左右。

材料3:淮河流域水系图。

(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3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比较淮河水系的特点。(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