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 卞之琳是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写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对“风景 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 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 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而相对于梦见“你 的人来说.“你 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 了他们的“梦 .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后又觉得不全懂.似乎简单的字眼里藏着很深的道理.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这首诗是在“装饰 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 这样看来.诗人的主要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却能通过这样一首极其短小.通俗易懂.画面鲜明的小诗表现出来.其高超的表现技巧令人佩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