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① 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 ② 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 ------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⑵ 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 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南方多.北方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⑶ 昆明准静止锋与江淮地区.华南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时间成因有什么不同? ① 昆明准静止锋: 冬季 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成.导致贵阳一带冬雨连绵. ② 江淮地区准静止锋: 6-7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江淮地区出现梅雨. ③ 华南地区准静止锋: 4-5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华南地区出现阴雨. ⑷ 简述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冬季:特点: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递减.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越到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并且白昼越短, 越到北方越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夏季: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很小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虽然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但越到北方 白昼越长.因此南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差不大. ⑸ 简述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特征.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降水稀少. 例: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比四川盆地强.而近地面气温比四川盆地低? 答: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又因为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又弱.所以近地面气温又比四川盆地低. ⑹ 简述四川盆地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冬夏气温均偏高的原因. 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大山脉围绕.冬季受寒潮影响程度小.夏季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⑺ 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岭阻隔.难以深入. 特殊问题: ① 简述新疆西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 受大西洋与北冰洋水汽的惠泽.降水较多. ② 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迎风坡.降水较多.封闭的吐鲁番盆地.C水汽不易进入.并且位于天山背风坡.空气干燥. ⑻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是对昆明气候的形象写照.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① 冬季由于位于昆明准静止锋以西.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暖天气.气温较高, 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全年温差小. ② 由于地处高原.地势高.一旦降水太阳辐射被削弱.则气温明显下降. ⑼ 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 了5----6个纬度? ①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 暖湿气流通道, ② 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 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 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 ① 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 ② 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⑾ 温差分析: A.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 高 .原因是: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 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B.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 大 .原因是: 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 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 陆年较差小. C.气温的日较差: ① 纬度越高越 小 .原因是: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 ②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 ④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D.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 小 .原因: 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 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 大 .原因: 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 夜晚降温快. ⑿ 我国气温.太阳辐射和降水最高值: A.我国夏季是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成因: ① 海拔为 - 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周围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 ② 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日照强烈. B.我国“火炉 ---如:重庆.武汉.南京----成因: ① 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 ② 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 ③ 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 C.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② 白昼长.日照时间长, ③ 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④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⑤ 沙漠广布.增温快.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的原因: ①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洁净,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② 海拔高,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路程也短,削弱作用也小, ③ 海拔高.日照时间长, ④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E. 我国西北内陆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F.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① 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除西南方海拔较高外.其西.北.东.东南等地势逐渐向外倾斜.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 ② 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⒀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①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印度尼西亚等. 成因.特点: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终年高温多雨. 特例: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 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4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成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②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 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特点: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节交替明显. 特例: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简化: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③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 半岛最为显著. 特点:受季风影响突出.终年高温.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④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 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特点: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高温.干旱少 雨.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⑤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 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特点: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温暖少雨. ⑥ 地中海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 大陆西部沿海.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特点: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⑦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的华北.东北. 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特点: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 ⑧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冷夏热.常年干旱少雨. 特例: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 特点: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⑩ 极地气候: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常年酷寒.干旱少雨. ⒁ 地域分异规律: ① 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各自然带大体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以热量为基础. ② 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各自然带大体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以水分为基础. ③ 垂直地带性: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基带植被与山地所在地域一致.以水分.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④ 非地带性:(影响因素如洋流.地形等) ⒂ 几种特殊自然现象 ① 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非地带性现象 ②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非地带性现象 ③ 天山南坡有无林带 无 .原因为: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④ 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 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⒃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 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⒄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 二是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 例:台湾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纬度较低.且山地高差较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

    户数

  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

    隋

    11 673

    58 365

    唐中期

    12 635

    63 175

    北宋初期

    2l 386

    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太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年末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1),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2)。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谈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迭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图1

图2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3)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5)联系材料五,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六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6)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