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山东省高考冲刺预测卷)(1)在汤姆生发现电子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模型.最后他们认定: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电子绕正电荷旋转.此模型称原子的有核模型.最先提出原子有核模型的科学家是 . 他所根据的实验是 . (2) 写出下列两个核反应的反应方程 Al俘获一个α粒子后放出一个中子. α粒子轰击N放出一个质子. (3) 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原速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如图14-3.求: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分)2008年四川发生“5.12”汶川大地震。某商场一栋高45.0m的楼房发生轰然倒塌,灰尘和残渣四处飞扬,商场的人们几乎没能逃生。

我们不妨设置当时的情境:当处于倒塌部分正下方的地面人员,看到一块质量约为4.0×103kg的墙块从楼房顶端竖直掉落时到作出反应开始逃离需0.2s的时间,安全区域离建筑物30.0m以外(实际的安全区要更远)。设该坠落墙块与地面作用时间为0.5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0m/s2。求:

(1)该地面人员从发现墙块掉落至逃到安全区至少要以多大速度奔跑?(忽略人的加速时间,百米短跑世界记录为9″79)

(2)由于震源产生纵波和横波引起地表不同震感,设产生的纵波的传播速率vp = 9.3km/s,横波的传播速率vs = 3.1km/s,设在某处的地震观测中心记录到两种不同震感之间的时间间隔△t0 = 5.0s,那么观测中心与震源之间的距离s为多少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8分)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宇宙飞船载着翟志刚等三名航天员进入了太空,中国航天员首次实现了在太空的舱外活动,这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距地面的高度为h,求:

(1)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

(2)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以下有关时间的概念,属于时刻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9月25日,我国利用“神舟七号”飞船将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功送入太空,9月26日4时04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变轨,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地面高度为h(约340km)的圆形轨道.已知飞船的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然后经飞船与火箭分离准确入轨,进入椭圆轨道,再经实施变轨进入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飞船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时间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地球的质量和平均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