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对世界各地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人口迁移促进一个地区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如: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欧洲人迁往美洲.带去了大量的现代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动了美洲的发展. 人类文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生活水平.社会环境的方面都相对发达.稳定.因此吸引着人口的大量迁入. 如:明末清初及1840年鸦片战争时.因战乱饥荒等问题.大批人口迁入上海及海外. 人口迁移有时也会给一个地区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欧洲人到美洲后进行罪恶的奴隶交易.使美洲损失了大约5000-6000万人口. 例题1: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 入东北.此为“闯关东 来历.到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见图方向变化.据此回答题. (1)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自然灾害 C.经济因素 D.地形土壤 答案:C点拨:“闯关东 是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民被生计所迫到东北地区寻找生活出路.而目前山东地区经济发展.又吸引了东北地区人们迁移到山东.所以.导致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2)“闯民 是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从顺治八年至民国三十八年.大约299年的时间里.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主要的影响是 A.污染水资源 B.水土流失加剧 C.生物物种灭绝 D.森林资源破坏 答案:B点拨: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们只是在东北平原开垦土地.由于东北平原有一定坡度.所以“闯民 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主要的影响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 以下材料均摘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①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南岭,与越人杂居;

②公元前211年秦始皇迁内地居民3万户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

③西汉文景时期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

④汉武帝时,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淮一带与汉人杂居;

⑤东汉末年到南宋时期,北方人民大量渡江南迁。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和近代,我国人口向海外移民,以19世纪为界线,其性质有所不同。但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增进了中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三 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示意图。

(1)阅读材料一,说明迁徙居民的积极作用。

(2)分析古代我国北民南迁的各方面原因。

(3)五六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有何积极作用?

(4)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富余劳力增多,形成民工大军,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工流动的特点。

(5)从经济学上讲,改革开放后民工流动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6)大规模的民工有序进入城市,对发展经济有什么积极意义?

(7)目前我们对民工尚无十分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民工盲流现象比较严重,这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8)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的特点,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办?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部地区在我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洪武时期湖北地区移民的迁入迁出分布示意图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认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首先“填”的都是平原及丘陵区,而“湖广填四川”几乎是与“江西填湖广”同时发生的。

……江西在元末属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即使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其残余势力仍然对明政权构成威胁。因此,江西地区长期遭受着明朝统治者的“重赋”待遇。

材料二  ……过去5000年大概有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我们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我们已经有22个朝代在这里建都。随着我们国家最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们又看到了中国部地区加快复兴的前景……回往过去30年……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资源都在流明。……打开国门之后,资本、技术、投资、贸易机会、人才各种要素向哪里转移?中国的沿海区域,首先是珠三角、然后是环渤海。我们今天中国沿海城市看到了和世界一流城市差不多的场景。过去五年一个非常清晰的现象是若干资源要素开始向中国内陆转移。画一路线图的话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内陆地区……

                                   ——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商业文明与城市变迁》(2009年12月6日)

材料三  多年来,中部成为国家宏观战略政策支持的边缘化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在“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2001年,全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首次出现东快、西次、中部居后的局面,中部塌陷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针对中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武时期中部地区人口流动的原因。

(2)用先秦时期的史实说明“过去5 000年大概有3 000年出头甚至更多”,“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针对河南等省份的交通运输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南在中部崛起时可资利用的条件。

(4)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洪武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积极意义。

(5)九江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分析其成为米市和茶市的自然条件。

(6)请结合材料三,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国务院采取措施促进中部崛起的认识。

(7)中部崛起,政策支持不可或缺,但发展关键还得靠自己。试说明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