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某同学做了一次较为精确的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实验所得到的纸带如图6所示.设0点是计数的起始点.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第一个计数点与0点的距离s1应为 cm.物体的加速度a = m/s2. 12读出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cm. (2)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是1 mm.游标尺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下图所示.这个工件的长度是 mm. 13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做了一次较为精确的测定手拉纸带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设O点是计数的起始点(不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打第二个计数点1时的瞬时速度约为
0.45
0.45
m/s,打第三个计数点2时的瞬时速度约为
0.6
0.6
m/s,手的加速度a=
1
1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I)某小组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形变之间的关系,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轻弹簧放置在水平轨道上,A端固定在轨道的一端,B端自由.在桌边缘悬挂有一重锤线.取一个小球置于弹簧的B端,用手推小球使弹簧压缩,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做平抛运动.利用该装置可以粗略探究弹簧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得到弹簧压缩量x和小球离开桌面后的水平位移s的一些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l 2 3 4
x/cm 2.00 3.00 4.O0 5.00
s/cm 10.15 15.13 20.16 25.14
①该实验在测定弹簧的弹性势能时,所采用的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间接测量法C.累积测量法  D.类比法
②分析表电的数据可得结论是:
A.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对于给定的弹簧,其弹性势能与其压缩量的比例关系是:
 

B.当压缩量x越大时,上述比例关系的误差也越大,其原因是:
 

(II)为了探究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规律,一同学要测定光敏电阻在不同强度的光照射下的电阻值.该同学使用的实验器材如下:
A.光敏电阻R,其阻值大于20Ω;
B.电压表精英家教网,量程4.5V,内阻约2kΩ;
C.电流表精英家教网,量程0.6A,内阻为0.1Ω;
D.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20Ω;
E.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未知;
F.标有“4.5V,0.2A”的小灯泡一只;
G.电键K一只,导线若干;
该同学已消除了外部环境的光线对光敏电阻的影响,即照射在光敏电阻上的光线全部来自于小灯泡.实验时,在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后,使小灯泡与光敏电阻间保持一定距离,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分别精确测出灯泡不亮、微亮、较亮、最亮四种条件下的光敏电阻值.实验数据如下:
小灯泡亮度 电压U/V 电流I/A 光敏电阻值R/Ω(取3位有效数字)
不亮 4.40 0
微亮 4.32 0.11 39.2
较亮 4.24 0.21
最亮 4.10 0.40
a、存上面的表格中填出不同亮度灯光照射下的光敏电阻值;
b、清存下面的方框中画出该同学完成该实验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昌平区二模)(1)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打点计时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1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小车的后面连接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请把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小车
小车
、砝码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将纸带连接小车并通过打点计时器,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在释放小车
之前
之前
(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记录细线拉力.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减少砝码,重复②的操作.
④处理数据.
实验结果发现小车动能的增加量△Ek总是明显小于拉力F做的功W,你认为其主要原因应该是上述实验步骤中缺少的步骤是
平衡摩擦力
平衡摩擦力

(2)小明同学为测量某金属丝的电阻率,他截取了其中的一段,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直径为D,用多用电表粗测其电阻约为R.
①该同学将米尺的0刻度线与金属丝的左端对齐,从图2甲)中读出金属丝的长度L=
190.0
190.0
mm.
②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从图2乙)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D=
0.680
0.680
mm.
③该同学选择多用电表“×10”档粗测金属丝的电阻,从图2丙)中读出金属丝的电阻R=
220
220
Ω.
④接着,该同学用伏安法尽可能精确地测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A.直流电源E(电动势4V,内阻不计)
B.电流表A1(量程0~3mA,内阻约50Ω)
C.电流表A2(量程0~15mA,内阻约30Ω)
D.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10kΩ)
E.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25kΩ)
F.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
G.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
H.待测电阻丝Rx,开关、导线若干
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流表应选
C
C
,电压表应选
D
D
,滑动变阻器应选
F
F
.(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即可)
⑤用图3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测得Rx,实验时,开关S2应向
1
1
闭合(选填“1”或“2”).
⑥请根据选定的电路图,在如图4示的实物上画出连线(部分线已画出).

⑦(多选)在下列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几个步骤中,错误的是
AF
AF

A.先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再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拉直;
B.用螺旋测微器在不同位置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各三次,求平均值
.
D

C.打开开关,将选好的实验器材按图3接成实验电路;
D.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和电压表有合适的示数,读出并记下这组数据;
E.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键位置,重复进行实验,测出6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
F.分别计算出电流平均值(
.
I
)和电压的平均值(
.
U
),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
R
=
.
U
.
I

G.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
⑧设金属丝的长度为L(m),直径的平均值为
.
D
(m),电阻的平均值为
.
R
(Ω),则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
πD2R
4L
πD2R
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