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待测液溅出.则消耗标准液体积必会减少.计算出的待测液浓度也会偏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①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烧杯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②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铵,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③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由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

A.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烧杯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 g,共配制100 mL的溶液,取其中的20 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 mol·L-1盐酸滴定,其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 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________。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2)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氨,再经过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状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3)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从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

A.凯氏烧瓶中溶液转移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凯氏烧瓶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g,共配制100毫升的溶液,取其中的20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mol/L盐酸滴定,共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 B4O7 + 2HCl + 5H2O = 2NH4Cl + 4H3BO3

(4)一些不法奶农利用“凯氏定氮法”只检测氮元素的含量而得出蛋白质的含量这个检测法的缺点,以便牛奶检测时蛋白质的含量达标,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则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2)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氨,再经过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状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3)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从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

     A、凯氏烧瓶中溶液转移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凯氏烧瓶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g,共配制100毫升的溶液,取其中的20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mol/L盐酸滴定,共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 B4O7 + 2HCl + 5H2O =  2NH4Cl + 4H3BO3

(4)一些不法奶农利用“凯氏定氮法”只检测氮元素的含量而得出蛋白质的含量这个检测法的缺点,以便牛奶检测时蛋白质的含量达标,而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则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以下是分析硫铁矿中FeS2含量的三种方法,各方法的操作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流程图中操作①、②、③分别指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操作④、⑤用到的主要仪器是: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

(2)

某同学用方法Ⅲ测定试样中Fe元素的含量,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矿石试样,试样经溶解、预处理后,(A)用带有刻度的烧杯配制成100 mL试样溶液;(B)用量筒量取25.00 mL待测溶液;(C)并置于锥形瓶中;(D)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装入KMnO4标准溶液,用该标准溶液滴定待测试样;(E)当溶液变成淡紫红色时,且30秒内不褪色,停止滴定;(F)读取并计算滴定管中消耗的KMnO4标准溶液体积.按上述操作平行测定三次,最后计算试样中的Fe元素含量.

请指出该实验过程中错误操作步骤的编号:________.

(3)

某同学采用方法Ⅱ分析矿石中的Fe含量,发现测定结果偏高,则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A.

加热过程中固体溅出

B.

Fe(OH)3沉淀表面积大,易吸附杂质

C.

过滤洗涤时未充分将吸附的杂质洗去

D.

Fe(OH)3灼烧不充分,未完全转化为Fe2O3

(4)

称取矿石试样1.60 g,按方法Ⅰ分析,称得BaSO4的质量为4.66 g,假设矿石中的硫元素全部来自于FeS2,则该矿石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若该矿石中FeS2的质量分数准确值是0.77,则相对误差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铁矿石样品除含SiO2外,还含有FeO、Fe2O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对铁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A中,加入过量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分装在B、C试管中.在试管B中滴加2滴酸性KMnO4溶液;在试管C中滴加2滴______溶液.向试管中滴加试剂的仪器名称是______,若样品中既含FeO 又含Fe2O3,则观察到现象为______;
(2)实验室主要是利用反应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对铁矿石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将铁矿石经一系列化学处理,制得铁元素全部为Fe2+的待测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要配制0.0150mol/L K2Cr2O7溶液100mL,现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②滴定时,用______(填仪器名称)盛装0.0150mol/L K2Cr2O7溶液,初始读数如图所示,该读数为______mL.
③取20.00mL(含0.2250g铁矿石样品) 待测液进行滴定,消耗 K2Cr2O7溶液体积为25.00mL,则铁矿石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是(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______.
④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小的是______(填写序号).
a.未用标准K2Cr2O7溶液润洗滴定管
b.锥形瓶中加入待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c.锥形瓶在滴定过程中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