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人物 师:有哪位同学觉得对石传祥还算是比较了解.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巡视课堂.生不语. 师:看来大家对时传祥真的很陌生.那么我们在学习课文.就来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人们怀念时传祥?看看他有什么魅力? 关于时传样 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乡遭遇灾荒.他l1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那时的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 这一行业.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旧北京城的路非常难走.时传祥每天推着送粪的破轱辘车.由六部口到广安门.再到姚各庄.小井一带.他来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转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工钱则少得可怜.一个月挣不到3块银元.他们住的地方更是简陋.13个伙伴跟一头驴睡在一起.即使这样的住所还时常呆不住.他们常常是吃在马路上.睡在马路上.头枕半块砖头.一条破棉裤补了又补.穿了整整8年. 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尤其是有钱人.常常把这些掏粪工蔑称为“屎壳郎 .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有一次.他给京城的一个大律师家掏粪.干完之后想讨口水喝.谁知那家的阔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盖严了水缸.让女佣人拿喂猫的盆子给他盛了一点水.日伪统治时期.粪霸逼他去日本兵营掏粪.进门的时候.他因为双手推着轱辘车.无法给站岗的日本兵摘帽敬礼.被日本兵用枪托和皮靴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投降之后.城里又住了美国兵.他们开着吉普车在街道上横冲直撞.有一次竟故意撞翻了时传祥的粪车.撞伤了他的腿. 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粪霸等恶势力.时传祥真正感到翻身得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一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为他们规定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轴辘车全部换成汽车.时传祥所在的崇文区清洁队.就有了11辆汽车.清洁工人只需把粪掏好装上车.再由汽车送至郊外. 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 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 .还被选为“群英会 主席团成员.同年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文革 期间.时传祥因与刘少奇的亲密关系等原因受到冲击.被污蔑为“工贼 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东原籍.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气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来治病.他随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60岁.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师:大家看完了吗? 生:完了. 师:现在谁能来给咱们概括介绍一下石传祥? 生:他是一个清洁工.掏大粪的. 生笑. 师:我看见很多同学笑了.我向问问大家你们为什么笑了? 生:老师.掏大粪的很脏的. 师:如果按你们这个理论.老师完全可以瞧不起你们的父母.因为大部分同学的父母都是农民.如果这样我想你们也不会高兴的.大家说是吗? 生:是. 师:所以.我们不应该用职业来区分对人的态度.越是干艰苦工作的人.越值得我们尊敬.大家现在想一想.时传祥到底是靠什么打动人的? 生:我觉得是他的敬业打动了人.因为现在像他那样敬业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大家都在渴望有石传祥那样的人来工作. 生:我觉得是他的勤恳.现在的人总说社会风气坏了.但是在说的同时总是在做着破坏社会风气的事.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想起了几年前国家大力宣传的一个人——李素丽.大家说李素丽有没有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生:没有. 师:是的.没有.她做好的就是那些很平凡的小事.但她把那些平凡的小事做好了几十年这就不容易了.大家说是吗? 生:是. 师:这就和我们学习一样.你可以认真学习几分钟.十几分钟.但是如果几年一直认真学习那就不容易了.正是因为很多人做不到.所以同学们的成绩才有了区别.大家现在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加一个副标题——重访精神高原. 生:大概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为大家所推崇. 师:文中有没有表现这样意思的语句? 生:有. 师:是哪一句? 生:最后一句“大家都能像石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能说明什么? 生:我觉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现在像石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大家在心底还是渴望那样的精神的. 师:理解的非常好.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寻找石传祥实际上是寻找? 生:石传祥身上具有的那种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的精神. 师:大家想一想.既然人们都渴望这种人的存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和人交往.是不是更能引起心灵共鸣?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认真学习.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够以诚相待. 师:教学设计>文章的主旨总是通过文本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大家在看过这篇课文后有不认识的字和不明白的句子吗? 生:没有. 师:是的.这篇教学设计>文章中运用的语言是明白如画.非常朴实.但它有没有淡的如同白开水呢? 生:没有. 师:想一想为什么没有? 生:我觉得它是用内在的精神打动了我们. 师:那么这种内在的精神是怎么表现的? 生:作者通过很多数字和现实结合来体现这种精神.如在列举了北京环卫系统连年招不满工人的数字之后.是环卫局干部颤抖的述说.“仅1994年.我们环卫工人被打事件就多达78起--今天.人怎么这样?! 枯燥的数字之后.是鲜活的生存状态. 师:说的非常好.另外.艺术细节的选择及运用也与现实很好地结合.作者还原了时传祥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也展现了我们现如今生活中与时传祥相联系的一些典型事件.因为真实.两个时代之间的张力也得到了表现.这篇教学设计>文章也令我们想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句话.“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甭想去超过它. 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下去后找一找.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案例评析: 本课是一节语文味较淡的.教师在处得的时候将精神的感染与熏陶放在了第一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着思想教育.本来在当代许多课改专家的意见中将这样的课是批评的一无是处的.因为在课改之前我们的语文课就是意识形态的教育工具.所以.在今天将语文课中对人的思想教育视为大忌.殊不知.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新课标指出语文应该是“人文性 与“工具性 的统一体.只要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所得.即使上得语文味很淡又有何妨.何况.在就本文实际而言.做为语文味的一面.在内在含义与写作技法上是较为明晰的.所以.单就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方面应该是成功的.就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而言.也是合格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个体体验.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平等对话.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就课堂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做的不够好.在话题环节的过渡上有些生硬的感觉,要更自然地引导学生的发言.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