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一首短诗能够打败众多叙事完整.意境优美的长诗而屹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必然有它的绝妙所在.通过第一遍的朗读.你能领会到它的绝妙之处吗? 明确:意象组织的精巧 师:此诗之妙.尽在组织.组织者.结构也.结构绝不仅仅是解决一个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的条例问题和顺序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决定整体功能的东西.巧妙的结构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和暗示.让我们悟出一些字面上没说出的更深沉.更微妙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所展示的画面. 师:全诗共四行.诗人向我们展示了几个画面?分别是什么? 明确:四个 师:诗人是怎样将这四个不相干的画面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 “楼上 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 的抽象哲理. 师:这几幅画面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看重.正如在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 明确:只有四行.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一种意象.它以直观的画面阐释了“相对 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你 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而相对于梦见“你 的人来说.“你 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 了他们的“梦 .诗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的关系. 师: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课后练习一.关于究竟是一首情诗还是一首哲理诗.在文学史上一直都很有争议.同学们也深入思考一下.它到底是属于哪一种诗.这道题就作为今天的作业.字数不限.言之成理即可. 师:在西方文学史上也有一篇和差不多.超级短小精悍的名篇——.首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庞德.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有关意象派的介绍. 师:我们要注意这样一个细节:庞德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创始人之一.那么作为意象派的倡导者.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肯定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而且处理这些意象的手法也会有他的独到之处.现在我们来找找看这两句话里出现了哪些意象? 明确:人群中的面孔.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师:如果说刚才中是通过同一个哲理命题——“相对 而将两幅不同的画面结合在一起.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诗中的两个意象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提示:看看意象派的创作风格.作品的艺术特征. 明确:根据意象派的创作风格.第一行的“面孔 与第二行的“花瓣 是两个不同的鼓励的意象.诗人把这两个独立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意象的复合体(在两个意象之间起着沟通作用的是高度个性化的直觉).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把有限.具体的意象赋予无限.抽象.甚至神秘的内涵. 师:分析完这两首诗.同学们可能还不太清楚.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讲.在这里我要补充一个小背景:卞之琳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学习西方现代派诗歌创作,庞德则对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崇仰备至.并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得到了许多灵感.两位诗人国别不同.创作风格也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却有着相同之处.他们都热衷学习异域文化.为我所用.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我想这一点.对我们的同学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不要看我们学习课文很枯燥.无聊.其实我们这是在用最快的途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布置作业: 1.背诵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