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读图13.对甲河流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是雨热不同期B.甲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是全年炎热干燥C.在此季节.甲河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甲河短小流急.南岸泥沙淤积严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根据黄河流域发展状况,说明其原因。

甲地位于滨海平原,乙地位于山前倾斜平原。

(3)分析比较甲、乙两地土地生产力的差异。

(4)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

表1:2009年12月26日至31日渤海沿岸某城市气温统计数据表

日期

26日

27日

28日

29日

30日

31日

最高气温(℃)

-6

-5

-2

-5

-5

-5

最低气温(℃)

-14

-12

-12

-14

-14

-13

2009年年底渤海开始出现海冰,并发展成为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冰情。

(5)据表1,指出本次海冰形成的重要自然原因,并分析其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13~15题。

13.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4.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材料二

 

材料三福建省2001-2006年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年份

GDP增长

(%)

各产业部门拉动GDP增长(%)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其中工业

第三产业

2001

8.7

0.6

4.4

4.1

3.7

2002

10.2

0.4

6.1

5.8

3.7

2003

11.5

0.5

7.1

6.2

3.9

2004

11.8

0.6

7

6.4

4.2

2005

11.6

0.5

6.3

5.9

4.8

2006

14.8

0.3

8.3

7.3

6.2

(1)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岸各自的优势条件。

(2)根据图一信息,有关图中区域的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有:

A.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东高西低

B.甲所在地形区属于江南丘陵

C.甲地东侧河流河流短小,水流湍急,含沙量小

D.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滑坡、泥石流

(3)简述甲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4)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珠三角存在哪些相同的限制因素?

(5)根据材料三,福建省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表现为: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弱化,         的驱动力不断增强。

(6)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先行,环渤海经济区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国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面对这种发展态势,你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应采取哪些积极区域协作对策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C

A

D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A

C

A

C

C

D

A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得3 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D

AB

CD

BD

AB

BC

AB

BD

CD

A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80分。)

31. 本题15分)

(1)夏季(1分);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1分)。青藏高原(1分);地势高(1分);

(2)青藏高原(1分);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少(1分);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1分)。

(3)多暴雨原因:7、8月份锋面雨带到达M地区,受冷锋特别是快行冷锋的影响,形成暴雨(2分);

水灾严重原因:该地区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抬高水位;此外,该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排洪不畅易形成水灾。(2分)

(4)①N地区位于我国季风区内,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受夏季风势力年际变化大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也大(2分)。

②N地区位于夏季风影响边缘地区,当夏季风势力强时,N地区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多;当夏季风势力弱时,N地区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少(2分)。

32.(本题16分)

(1)冰川融水;湖泊水;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集水面积大(3分);

(2)A;B;C;F(2分);

(3)A;B;D(2分);

(4)B;C;F;I(2分);

(5)A(1分);

(6)建设调蓄工程(1分);采用喷灌、微灌和防渗措施节水灌溉;种植选用耐旱作物品种(1分)。通过改革工艺设备减少用水量;进行污水净化回用,实行循环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利用海水或以低质水代替优质水。(三点任两点2分)

(7)B (1分);(8)A;B(1分)。

33.(本题17分)

(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3分);

(2)公路(2分);

(3)英国(1分);①(1分);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2分);而乡村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便利(2分);

(4)城市排放的废热和温室气体多,出现“热岛”效应,城市气温升高(2分);

污染耕地,使耕地质量下降(2分);

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使地下水位下降(2分)。

 

34.(本题16分)

(1)贺兰山(2分);该山削落了西北风的侵袭;阻挡了沙漠的东移(2分);

(2)10―15日;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加上山地地形的阻挡,易形成降雪天气(2分);

(3)① A(2分);② A(2分)。 

(4)①江苏省的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1分),生产用水比重比宁夏小(1分);

②自然原因:宁夏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又比较旺盛(2分);

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或灌溉技术落后、或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2分);

35.(本题16分)

   (1)粮食(1分);经济(1分);

(2)中期(1分);后期(1分);地区差异(1分);

(3)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上升(1分);传统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下降(1分);新兴产业始终居于主导地位(1分);

(4)劳动(1分);B、C、E(3分);

(5)①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③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④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⑤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⑥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答对其中四点得4分,合理即可得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