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㈠ 导入 听歌曲.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这首歌曲是根据我国现代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看看与同学们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㈡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施蛰存.杜衡创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出版.其中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文艺副刊.发起出版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㈢ 难读字整音 彳亍 :慢步走.走走停停. 圮(pi) :毁坏.崩塌. 太息:叹气. ㈣ 请同学朗读诗歌. ㈤ 听课件中的朗诵. ㈥ 分析诗歌 1 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这首诗歌美吗? 这首诗很美.齐声朗读.再一次感受诗歌的美. 2 背景 这首诗发表在1928年8月的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极度的苦闷.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3总体梳理诗歌内容(中间穿插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要让学生把这首诗歌大致背出.) 明确: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歌.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 首先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梅雨季节小巷深处的阴沉图景: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心中怀着一点朦胧的希望.想遇上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姑娘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她既有丁香一样的色彩和芬芳又忧愁抑郁.她与诗人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 .哀伤的心情和寂寥的雨巷相融合.使诗中凄凉的意境更加突出.(2.3)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如梦幻般的出现了.她美丽结着愁怨..默默地“走近 .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 (4)等诗人跟踪而去.姑娘却象梦幻一样消失在雨的哀曲里了(5.6)在最后一节里除将“逢着 改为“飘过 之外.诗句与音节与第一节完全一样.诗人低回咏唱中叠往复.一个失意者的孤独和惆怅跃然纸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伤的.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仍在继续希望着.追求着. 4段落分析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