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中国最早选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其考虑的主要 区位因素是 .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依靠 推动工业化从而带动城市化.长江三角 洲的城市化则主要是依靠 来推进. (3)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特区 .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4)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可能会给这些地区带来哪些不 利影响? 解析:城市是一个地区的发展中心.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城市区位因素包括地 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也包括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发展.能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答案:(1)靠近港澳台地区.是著名的侨乡 (2)外资企业的发展 大城市的辐射 (3)便利的水运条件,先进的科技,广阔的市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4)可能会使这些地区环境污染加重.耕地面积减少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 005年1 0月1 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 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北段穿过我国的         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

(3)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

地热能

(4)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

A.变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5)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多项选择)

A.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大规模开发两藏的矿产资源

B.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8)下图为某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多项选择)

A.该山南坡的白然带比北坡丰富

B.该山北坡相对高度比南坡高

C.该山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

D.该山是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 005年1 0月1 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 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北段穿过我国的         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

   (3)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                                                              

地热能                                                              

   (4)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变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5)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单项选择)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多项选择)

              A.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大规模开发西藏的矿产资源

              B.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考站做了前期的选择勘测准备工作。此次整个科考活动中,“雪龙”号科考船将行驶25000多海里,历时约150天,预计2005年3月返回上海港。

1.当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时正值[   ]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

2.在本次南极科考活动中,最为艰难、最为引人注目的重要任务是[   ]

A.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夏季考察

B.南极越冬考察

C.南极冰盖考察

D.南大洋海冰考察

3.本次南极科考活动出发时间较往年提前约一个月,其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南极地区夏季时间比较短,为了能够尽早完成各项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任务

B.由于本次科考项目多和难度大,为了能够有充裕时间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完成科考任务

C.由于长城站和中山站物资短缺,为了能够给两站完成补给和维修后勤服务任务

D.由于本次航行距离远和航速慢,为了能够将物资早日运送到南极科考站完成运输任务

4.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在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休整后,于11月16日启程向中国南极中山站挺进,途中航行是[   ]

A.逆风顺流

B.顺风逆流

C.逆风逆流

D.顺风顺流

5.在南极点,如若考虑折射作用,则极昼时间是[   ]

A.比半年略多几天

B.比半年略少几天

C.半年

D.无法确定

6.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坚持极地科学考察的政治、科学、经济和社会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考站做了前期的选择勘测准备工作。此次整个科考活动中,“雪龙”号科考船将行驶25000多海里,历时约150天,预计2005年3月返回上海港。

1.当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时正值[   ]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

2.在本次南极科考活动中,最为艰难、最为引人注目的重要任务是[   ]

A.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夏季考察

B.南极越冬考察

C.南极冰盖考察

D.南大洋海冰考察

3.本次南极科考活动出发时间较往年提前约一个月,其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南极地区夏季时间比较短,为了能够尽早完成各项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任务

B.由于本次科考项目多和难度大,为了能够有充裕时间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完成科考任务

C.由于长城站和中山站物资短缺,为了能够给两站完成补给和维修后勤服务任务

D.由于本次航行距离远和航速慢,为了能够将物资早日运送到南极科考站完成运输任务

4.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在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休整后,于11月16日启程向中国南极中山站挺进,途中航行是[   ]

A.逆风顺流

B.顺风逆流

C.逆风逆流

D.顺风顺流

5.在南极点,如若考虑折射作用,则极昼时间是[   ]

A.比半年略多几天

B.比半年略少几天

C.半年

D.无法确定

6.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坚持极地科学考察的政治、科学、经济和社会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