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读图7和表1.回答下列问题. 表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1)据图7回答.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最大的地形区是 .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原因是 . (4)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5)我国②地区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该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季延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图7和表1,回答下列问题。

 

表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1)据图7回答,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最大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原因是    

(4)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5)我国②地区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该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7和表1,回答下列问题。(15分)

表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1)据图7回答,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最大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5分)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8分)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原因是   。(4分)
(4)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5)我国②地区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该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7和表1,回答下列问题。(15分)

 

表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1)据图7回答,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最大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5分)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8分)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原因是    。(4分)

(4)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5)我国②地区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该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1: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图1)。

图1
材料2: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

图2
材料3: 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港徐徐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历时约300天,2006年1月22日上午,完成历史使命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驶入青岛港。
材料4: “大洋一号”环球示意图

(1)图1中字母A、B、C、D、E代表不同的海底地形,其中B是                   ,E是               (2分)
(2)图2中C是         为世界陆地海拔最高点, C形成的原因是               。(3分)
(3)图2中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说出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4)“大洋一号”科考船穿越的大洋中完全处在东半球的是        洋。(1分)
(5)“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大洲分界线有(  ) (1分)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6)“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板块有(  ) (1分)
A.1个  B.3个  C.5个  D.6个
(7)2005年11月23日,“大洋一号”驶离开普敦向印度洋进发,当时开普敦的气候特征为______,该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___   ______,科考人员在当地看到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1: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图1)。

图1

材料2: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

图2

材料3: 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港徐徐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历时约300天,2006年1月22日上午,完成历史使命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驶入青岛港。

材料4: “大洋一号”环球示意图

(1)图1中字母A、B、C、D、E代表不同的海底地形,其中B是                   ,E是               (2分)

(2)图2中C是         为世界陆地海拔最高点, C形成的原因是               。(3分)

(3)图2中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说出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4)“大洋一号”科考船穿越的大洋中完全处在东半球的是        洋。(1分)

(5)“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大洲分界线有(  ) (1分)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6)“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板块有(  ) (1分)

A.1个  B.3个  C.5个  D.6个

(7)2005年11月23日,“大洋一号”驶离开普敦向印度洋进发,当时开普敦的气候特征为______,该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___   ______,科考人员在当地看到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