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分)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的试管,在10 ℃ 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中A)。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 ℃ 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中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中C)。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出汁量/mL |
8 |
13 |
15 |
25 |
15 |
12 |
11 |
10 |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的________水解。
(2)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8组实验中,当温度为______________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____________。当温度再升高时,果汁量降低,说明_______________ _。
(3)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操作中,如果不经过步骤①的处理,直接将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是否可以?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正确表示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
②能正确表示pH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
③在原材料有限的情况下,能正确表示相同时间内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产量影响的曲线是 。
控制人血红蛋白的基因分别位于11号和16号染色体上,胎儿期和成年期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合成情况如图所示(注:α2表示两条α肽链,其它同理)。
(1)人在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的组成不同,这是红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图中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那么成年期血红蛋白分子中的肽键数是_____________。
(2)图中11号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人类镰刀型细胞的贫血症)。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AA,缬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UA。则突变后的基因中控制该氨基酸的相应片段的碱基组成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确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_____________。
A.显微镜检测染色体形态 B.显微镜检测红细胞形态
C.检测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D.基因诊断
(4)一位研究者检验了东非某人群中290个儿童的血样。在这个人群中,疟疾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流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分析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非洲疟疾流行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疟疾共同作用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显性纯合子”、“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有了更多的生存机会。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b的基因频率比疟疾非流行地区_______________。(用“高”、“低”或“相同”回答)
回答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系列问题。(13分)
1.下图中④物质的中文名称是 ,光合作用中最终的电子供体是 。
2.反应①称为______,产生的O2释放到空气中至少要穿过_____层生物膜。
3. 在结构⑨_________中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影响反应⑤过程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4. 在春末晴朗的白天,上海某蔬菜基地测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如图(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这两种化合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 ;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酒精脱色后用碘液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 (深或浅)。
(2)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中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_______。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右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l00cm2
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_______________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 光合作用速度 (CO2mg/100cm2叶·小时) |
1.0 | -2.0 |
3.0 | +2.0 |
5.0 | +6.0 |
7.0 | +10.0 |
8.0 | +12.0 |
10.0 | +12.0 |
(11)、科学家将外源目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进行重组,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下图表示构建重组质粒和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步骤①和②中常用的工具酶是 和 。
(2)图中质粒上有抗氨苄青霉素和抗四环素两个标记基因,经过①和②步骤后,有些质粒上的 基因内插入了外源目的基因,形成重组质粒,由于目的基因的分隔使得该抗性基因失活。
(3)步骤③是 的过程,为了促进该过程,应该用 处理大肠杆菌。
(4)步骤④:将三角瓶内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C上培养,目的是筛选
,能在C中生长的大肠杆菌有 种。
(5)步骤⑤:用无菌牙签挑取C上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到D(含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和E(含四环素)两个培养基的相同位置上,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含目的基因的菌落位于 (D、E)上(2分)。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圈出含目的基因的菌落(2分)。
为探究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选用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基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上图“印章”将培养基1中的菌群对应“印”在培养基2、3上培养。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上的菌落挑出少量移入试管4中,反复几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推测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并分析说明理由: 。
(2)培养基3、7、11中的菌落具有 特性。逐一比较3号和2号培养基、7号和6号培养基、11号和10号培养基后发现,两培养基菌落数越来越接近,说明 。此现象的形成是 的结果。
(3)4号、8号试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12号试管中的培养基除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有 等基本成分。
(4)微生物实验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通常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标号依次是 。(①高压蒸汽灭菌 ②灼烧灭菌 ⑨化学消毒)
(5)若一培养基中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 。
物质 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
突变体 A B C D E G
l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表示生长 一:表示不生长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