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 [赏析]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 .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表现出离愁的深重 此诗第一句点出送客是在渡口.它在一片婆娑的杨柳掩映之中.所以说“杨柳渡头 .句尾的“行客稀 三字则写渡口的冷落.这其中隐隐透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全句从静与动两个侧面清晰地描绘出江边送客时的情景.第二句写客船已发.送行者即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站在岸头目.送友人.心逐江波.情思悠远.这时.惜别变为对朋友一路行程的关心.这两句.既是环境的安排.也有气氛的烘托.为以下的感情抒发作了准备. 七绝的第三句多是全篇的关键.这一承转句的作用在于开拓诗境.格调的高下.笔法的工拙.要看这一句.本诗的第三句以春色比友情.可以说是翻空出奇.朋友的惜别相思之情.同季候上的春色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但诗人用这一比喻.却使人觉得诗格外生色.不仅是因为这个比喻新奇.而且它能化无形为有形.能将主观情感转变为客观事象.于是“相思 成了目可以视.耳可以闻的东西.似乎它的浓淡.深浅.也都可以体察入微.一句话.“春色 即为“相思 的表征.人们对春色的所有美好感觉.印象.乃至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对春色的歌咏.此时也都成了“相思 一语的丰富内涵. 两个事物.不管它们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只要有某一点相近.即可构成比喻.这一比喻之所以好.首先因为它是合于情理的.仔细一想.人们的友爱.朋友的情谊.不正象那使万物滋荣.随着东风细雨染遍山川原野的春色么?春色不也如同友谊那样情意绵绵么?人们生活在友爱之中.心里会泛起无限春意.朋友间的感情交流.也恰如温馨和煦的春风.从诗的上下文说.这一比喻是承接第一句的“杨柳 而来.由“杨柳 .可以想象一派蓬勃烂漫的春景.从第二句的“罟师荡桨 四字.也可以想见那一江浓绿如酒的春水.这是就眼前景物取譬.现成而无生硬之感. 首句很有诗情画意.“亭亭 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构思不同一般,“系 的后面省略了宾语.让人联想起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 .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 自然使人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 .春潭的美丽景象一下子就浮上了读者的脑海.确实是用笔老到.布局精巧.这样一幅春潭送别图就非常完美地展现了出来.第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自然使人想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而不是白居易的“醉不成欢惨将别 .因为主.客都只有“半酣 .且临别时“帐饮无绪 .怕“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第三句一下子就让人想起柳永的“念去去千里.暮霭沉沉楚天阔 和崔颢的“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及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情充溢宇宙. 最值得赞赏的是末句.恨也好.愁也好.怨也好.都是无形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点创造性思维.是难以形容的.前人曾把愁.怨.恨“物化 .说它可以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 .可以抛──“故已抛愁与后人 .可以剪──“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可以割──“美酒如刀割断愁 -郑文宝用“载 是一个创新.他把愁恨搬上了船.后来李清照反过来说.这船“载不动许多愁 .王实甫又把它搬上了车.“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笔者也曾把它搬上飞机.“波音纵愿驮奴怨.载向云霄当坠 .这一个看似简单的“载 字.不知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多少空间!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