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 kg的平台上. 用一轻绳通过滑轮组将平台和人悬挂起来.如图.若站在平台上的人拉动绳子的一端使人和平台以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求人的拉力和人对平台的压力.(取g=10 m/s2.绳.滑轮质量及摩擦均不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使用不同精度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分别测量的结果如下:
甲同学:使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
乙同学:使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cm
丙同学:使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
丁同学:使用精度为“0.01mm”的螺旋测微器,读数为12.040mm
从这些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读数肯定有错误的是
同学.
②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悬挂钩码,旁边竖直固定一最小刻度为mm的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乙ab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刻度如图乙cd虚线所示,已知每个钩码质量为50g,重力加速度g=9.80m/s2,则被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70
70
N/m,挂三个钩码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2.10
2.10
cm.

(2)为了确定一卷金属漆包线的长度,可通过测定其电阻值和去掉漆层后金属导线的直径来实现.现仅有下列器材:
A、待测漆包线:电阻值RL在40~50Ω之间,其材料的电阻率ρ=1.7×10-8Ω?m;
B、毫安表mA:量程1mA,内阻RA=50Ω;  C、电压表V:量程6V,内阻RV=4kΩ;
D、电源E:电动势约9V,内阻不计;     E、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0Ω;
F、螺旋测微器,开关S,导线若干.
①若这卷漆包线的电阻值为RL,金属导线的直径为d,金属电阻率为ρ,则这卷漆包线的长度L=
πd2RL
πd2RL
(用RL、d、ρ表示).
②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测定RL,要求两电表指针偏转至少达到满刻度的一半.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电路,其中合理的是
C
C


③实验中测得d=0.200mm,按合理的接法测量时,毫安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毫安表的读数为
0.60
0.60
 mA,电压表的读数
4.8
4.8
 V,可求得该卷漆包线的长度 L=
92
92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0=2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 kg的长木板.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4 m,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

(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长度L至少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0=2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 kg的长木板.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4 m,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
(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长度L至少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0.30m的光滑半圆形细管AB,将其固定在竖直墙面并使B 端切线水平,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0.50kg的小物体m由细管上端沿A点切线方向进入细管,从B点以速度飞出后,恰好能从一倾角为的倾斜传送带顶端C无碰撞的滑上传送带,已知传送带长度为L=2.75m(图中只画出了传送带的部分示意图)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0,(取sin370=0.60,cos370=0.80,g=10m/s2不计空气阻力,不考虑半圆形管AB的内径)

(1)求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及对轨道的压力;
(2)若传送带以V1=2.5m/s顺时针匀速转动,求物体从C到底端的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查看答案和解析>>

(13分)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绳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__________;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12是钩码质量为0.03kg、砝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ABCD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表1纸带的测量结果

测量点
s/cm
v/(m·s-1)
0
0.00
0.35
A
1.51
0.40
B
3.20
0.45
C
 
 
D
7.15
0.54
E
9.41
0.60
 
(3)在上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__________做正功,__________做负功。
(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13中的图线(其中Δv2=v2-v20),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