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某同学用图实-7-10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的实验.先将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静止放置.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图实-7-10 (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 , 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质量ma.mb C.小球a.b的半径r D.小球a.b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 E.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 F.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2)根据实验要求.ma mb(填“大于 .“小于 或“等于 ), (3)放上被碰小球后.两小球碰后是否同时落地?如果不是同时落地.对实验结果有没 有影响? , (4)为测定未放小球b时.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记录纸上的 O点对齐.图实-7-11给出了小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OB距离应为 cm, 图实-7-11 (5)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 . 解析:(1)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两小球的质量ma.mb.各落点A.B.C到O点的距离 OA.OB.OC.故选B.E. (2)为使a球碰b后不反弹.必须有ma>mb. (3)b球被碰飞出后.a球还要在水平段运动一小段.因此.b球先落地.但不影响实验 结果. (4)a点位置的范围大致在45.85-46.05 cm.中心位置大约在45.95 cm. (5)maOB=maOA+mbOC 答案:大于 (3)b球先落地.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maOB=maOA+mbOC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10m/s2

砝码质量

m/102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标尺刻度

x/10-2m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

 (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 实验.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g取9.8 m/s2)

钩码质量

m/102 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标尺刻度

x/10-2 m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

(1)根据所测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的刻度x与钩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________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1)若轨道完全光滑,s2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2      (用Hh表示)。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h(10-1m)

2.00

3.00

4.00

5.00

6.00

s2 (10-1)

2.62

3.89

5.20

6.53

7.78

   

请在坐标纸上作出s2--h关系图。

(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s2--h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           (填“小于”或“大于”)理论值。

(4)从s2--h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4-5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 2

G.以t 2 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 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4-6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        cm。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 2 – l图线如图4-7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

方程t 2=404.0 l+3.0。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 2 = 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 2 – l图线,而应作t l图线;

D.不应作t 2 – l图线,而应作t 2l+d)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4-5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 2
G.以t 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 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4-6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        cm。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 2 – l图线如图4-7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
方程t 2=404.0 l+3.0。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 2 = 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 2 – l图线,而应作t l图线;
D.不应作t 2 – l图线,而应作t 2l+d)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