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与探究 ⑴在美读基础上提问:假如你是裴迪.你会应邀吗?王维此信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可能绝大多数说应邀.两个理由:山中的美景.朋友的深情.可能会有学生说不应邀.因为他要忙于考试啊.他对官场还寄予希望.两人是有不同的.所以.裴迪也可能不来啊! 教师点拨:两人的情谊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深厚情意的基础是什么?当然在于两人有相投的志趣.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领悟.文中裴迪“天机清妙 可找到显证.教师可适当介绍王维与裴迪的交往情况.(二人心志相投.有诗为证::“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裴迪今存诗28首.都是同王维的赠答.同咏之作.王维集中与裴迪的赠答.同咏之作达30余篇.数量超过王维与其他任何一个作者的这类作品.) 可感知.裴迪应邀是因为山中有二人共赏的美景.二人从美景中能够领悟到共同的深趣. (2)那么蓝田山一带有怎样的美景?请找出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文中作者描写了那几幅景象? 明确:“辋川冬夜图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辋川春山图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清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3)如果你是画家.你会怎样画出这两幅图.这样画行不行?(展示图片.让学生各抒己见) (提示:找出此段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修饰词.说说每个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A先来看第一幅:请学生来描述(学生可能从光线.色彩.明暗.有声无声.视觉听觉等方面去说) 展示“冬夜图 .这幅图有没有画出王维文中要想表达的意境?(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对意境的理解) 总结意境特征及表现手法:冷寂清幽.清丽淡远.声色相宜.动静结合 这样的冬夜景.你觉得美吗?为何这样冷寂清幽的冬夜美景在王维眼中是优美动人的? (体现王维内心的静谧澄澈:王维对佛教和禅学的极大崇拜.禅宗思想对其诗文感情格调的影响.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笔下冬日寒夜景物的清幽冷寂或许正是作者内心禅意的表现.也是作者静谧澄澈的心灵天地的折射.王维.字摩诘.名与字来源于佛经.) 除了这些.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你还读出了王维怎样的心情? (高兴.沉浸在对美景的欣赏中——对山水田园生活的享受 寂寞.遗憾.“良辰美景虚设.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想邀朋友同来 ) 看来.写景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在写景中给予了如此复杂的感情.我们把这种表现手法叫——借景传(抒)情 B下面我们再来欣赏第二幅图 一起来朗读一遍这段文字.思考这幅图所描绘的景物突出了什么特征?学生结合文句分析总结.突出几个重点词:蔓.轻.矫.湿 生机盎然.灵动欢快.轻盈明艳 是不是作者亲眼所见? 为什么还要在信中写这幅图景?是否也包含了作者的某种感情?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来春和朋友同游的热切期待) 所以.作者顺势写出了写此信的目的:邀请裴迪同游 (4)小结:试想.当裴迪受到老友的来信.读者这封饱含着款款深情的文字.品味着终南美景.能不为之怦然心动欣然前往吗? 而这美情美景的吸引.有得力于王维精巧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便是这封书信的魅力所在.诗人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有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那么在这篇散文中你是否有类似的感觉?我们不妨说是——"文中有画".“文中有诗 . 儒家认为.文学创作.“情欲信.辞欲巧 .内容要充实雅正.形式技巧应华美巧丽.真诚的情怀.还要用精巧而又美丽的语言来表达. 文艺理论家刘勰更将之阐述为: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刘勰 我们写文章也是.感情真挚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追求形式的美好即文辞的优美. 虽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