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文章的标题如果换成“风筝 好不好?为什么?答: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15分)

 

 

 

1. A(B赚zhuànC称chènD露lù)、

 

2. D(已  噩A殒 详 孺B报C诡)、

3. D(A连续:一个接一个;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B作客: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C赢利:获得利润;营利:谋求利润。)、

4. D(A“十六、七”中“、”去掉,相邻两个数字表约数不用顿号;B“义勇军进行曲”的引号改为书名号,歌曲名应用书名号;C“踢、打、掷”中顿号改为逗号,几个动作为几个分句。)、

5. A(B “分成五个小组的恐怖分子有可能利用照相机等旅游者携带的普通物品伪装成武器” 杂糅,可改为“分成五个小组的恐怖分子有可能利用照相机等旅游者携带的普通物品,把它们伪装成武器”;C“这些带工就亲自和派人”中“和”改为“或”;D歧义,将“苟活到现在的我”加引号)

二、

6. C(“好莱坞”和“京剧”是优秀文化的代表,此句意在强调文化的和谐状态的一般规律,抓住横线前的主题句)、

7. D(C项是对“不同文化风格、欣赏趣味的冲突”的具体化,从欣赏者的角度揭示文化冲突;D项是“现代社会的和谐”的表现)、

8. B(A项原文有“有可能”,此项过于武断;C项“从冲突到和谐的精神历程”是“展现英雄人物命运和灵魂的冲突”的目的;D项前后语句因果倒置)

三、(12分)

9.B(应是“推重”意)

10.B(按照)(A中的“而”分别是承接关系和修饰关系,C中的“乃”分别是“于是”和“才”的意思,D中的“于”分别是“在”和“比”的意思)

11.B(“敢言”意即“敢于抗上”)

12.A(“决”理解有误,应是“判决”意)

四、(24分)

13.(1)济宁的百姓全都吃这种东西,更何况吃不上这种东西的人更多,怎么可以坐视不救助(他们)呢?(率,况,补出省略成分各1分,大意1分)

   (2)都切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大家都认为他的观点正确。(韪,1分,大意1 分)

   (3)现在连年庄稼不收获,边地不平定,应当心忧政事检省自己,为什么有闲暇游玩,到这不可预知的境地呢?(频,靖,不测之渊各1分,大意1分)

14.(1)如果分析合理,无论哪一种观点,都可以赋分,如果回答诗人当时只是一时心与景会,妙手偶得,从景色的完整美角度,写出西湖胜境,也未尝不可。(4分)

   (2)这首诗好就好在它从整体上对西湖做了观照和评价,非写一时一处之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又不失文学艺术性。(4分)

15.(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敢干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

   (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雾》《雨》《电》“激流三部曲”(任选三题,每空一分,每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五、(20分)

16.不好。因为原标题“城市的风筝”中“城市”修饰“风筝”,使文章的中心更明确,使作者在城市中所获得的感悟更明确,对文章的中心表达起到限制性的作用,特别是“城市”与“乡下”的对比,使文意显豁。

17.一问:因为城市的上空很少有奇迹(回答出这点只赋一半的分数),回答应该明确“奇迹”的内涵,如因为城市的上空不能带给人们惊喜、放飞心情和希望。二问:文章运用隐喻手法,“楼群”和“高压线”比喻现代城市发展的产物。

18.相同点都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强化作者的情感,突出现代城市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给人们传统精神的失落;相异点是前者突出现时的精神失落,后者强调过去乡下放飞风筝的留给作者的美好印象。

19.一问: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城市发展带来的传统精神和美好寄托的失落的沉重心情,这种复杂的情感,既包括对城市发展的模糊认可和面对的无奈,也包括对过去美好传统精神失落的伤感。文章透过放飞风筝这一小事,折射出作者对现代文明发展深刻思考的大问题,表明了作者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忧虑,对美好精神回归的渴望。

六、(10分)

20.甲骨文开拓中小企业市场。

21.段祺瑞执政府屠杀学生的暴行,抹杀了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罪恶和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残暴。

22.内容贴切给2分,比喻恰当给2分,两句之间形成对比给1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