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某动物育种人员饲养了一定数量的A动物,为了研究毛色为白色与黑色的显隐性关系,该饲养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组 | 实验结果 |
第一次实验 (1只)白色×(1只)黑色 | 生育3只黑色子代个体 |
第二次实验 (1只)黑色×(1只)黑色 | 生育2只黑色子代个体 |
第三次实验 (1只)白色×(1只)白色 | 生育了4只白色子代个体 |
某植物育种人员种植了一批中国本地的豌豆品种,为了研究该豌豆种子种皮的圆粒和皱粒的显隐性,该育种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组 | 实验结果 |
第一次实验 (1株)圆粒豌豆父本×(1株)皱粒豌豆母本 | 收获了346粒种子,全部是皱粒 |
第二次实验 将第一次实验获得的部分种子做父本与皱粒豌豆母本杂交 | 收获1846粒种子,全部是皱粒 |
第三次实验 将第一次实验获得的部分种子做母本与皱粒豌豆父本杂交 | 收获2002粒种子,全部是圆粒 |
第四次实验 将第一次实验的部分种子进行自交 | 收获了2499粒种子,全部是圆粒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对该动物的毛色显性和隐性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该育种人员的豌豆育种实验结果,你认为豌豆种子粒型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植物育种学家在研究生物的遗传规律方面比动物育种学家更容易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
Ⅱ、某小组以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已知果蝇中长翅对残翅为显性(A.a),控制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某实验小组在25℃环境下孵化一批果蝇受精卵,4~7d后从这批孵化的幼虫中随机挑出了大量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A试管内,如果将其继续放在35℃环境下处理6~24h,培养出的成虫中会出现了一定数量雌雄皆有的残翅果蝇(假设没有基因突变发生)。
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的B试管内有1只残翅雄果蝇,但是不清楚其基因型,请以A试管的成虫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实验方案对B试管的残翅果蝇进行基因型的鉴定,请对你的实验设计步骤做简要的文字说明,并配合给出简要的遗传图解分析。
A、B两种哺乳动物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分成等量的2组,每天只消耗100g大麦种子(含65%淀粉和35%脂肪),已知每克淀粉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分别是0.55和1.55,两者在相同的环境下持续实验几天.结果A动物生活了6天先死亡,B动物生活了10天后死亡。下列解释没有说服力的是 ( )
A.体内有机物代谢所产生的水维持了细胞暂时缺水的需要
B.A动物可能活动量大,消耗水分多(如出汗多),容易缺水死亡
C.在原来正常情况下,B动物的寿命就比A动物的寿命长
D.B动物原生活在沙漠地区,A动物原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前者比后更能忍受缺水环境
6生态系统发育到成熟阶段时,下列哪些特征是正确的;
A.总生产量大于群落呼吸量 B.净生产量高
C.食物链以碎屑食物链为主 D.物种多样性高 E、物种选择压力为K—选择
(6分)糖尿病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以前糖尿病患者一直依赖于从猪、牛体内提取的胰岛素。尽管动物胰岛素与人胰岛素作用相似,但它们之间也有差异,而这种差异足以使患者发生排异反应。1928年,科学家首次应用生物技术,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DNA分子中,生产出人类胰岛素。请回答:
(1)通过转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人类胰岛素,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
(2)糖尿病人血糖含量往往高于______mg/dL,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一般采取静脉注射而不能口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一次性输入胰岛素太多,病人易出现昏厥现象,采取的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
(3)胰岛素分子由A链(含21个氨基酸)和B链(含30个氨基酸)组成,两条链之间由2个-SH连接,A链上有1个二硫键。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嘧啶类碱基______个,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那么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6分,每空1分)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 图中TRH是_______ ,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___ ___
② 当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 _,这种调节属于__ _调节。
③ 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_ __ _ ,促使血糖含量升高。 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______ __ 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