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古书之不存 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后世之谬其传 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2.追问: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 被误传为“华山 这两件事说的呢?提示:不是.它既是专指.又是泛指.而且重在泛指.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何可胜道也哉 .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传或刊印的讹误.) 3.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生发出来的? 提示: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 .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摒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4.讲述“三豕涉河 的故事.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 () 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众口传闻的事.古书上记载的事都要仔细加以分析.辨明正误.不可盲从——这就是本文作者说的“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的道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