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乙醚和乙醇.乙醚和水 (2)乙醚为7 mol,乙醇为2 mol 解析:(2)由题意.该混合物可写为C16H42O5.1 mol C16H42O5的质量=12 g×16+1 g×42+16 g×5=314 g.628 g÷314 g=2,即628 g混合物中含32 mol C.84 mol H和10 mol O.设628 g混合物中含a mol C4H10O和b mol C2H6O.并已知n(H2O)=1 mol. 解之.得:a=7,b=2? 乙醚为7 mol, 乙醇为2 mol. 解析:由合成路线中④反应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应④应为消去反应.由此即可确定中间体(Ⅰ)的结构.如果⑤⑥两步颠倒.则中间体(Ⅰ)首先与 H2加成即生成: 解析:此题应采用逆向推导.由反应②可知-NH2易被氧化.故该反应应在最后进行. 由此推知D为 由转化关系可知A→B应为 硝化反应.由B→C应为反应①.故由C→D应为反应③.从而再确定C的结构为 解析:由①和②可知A中含有-OH.再由③可知A含有苯环.且不含酚羟基.且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又由④可知-OH不在侧链端碳原子上.综上条件即可推出A的结构为: 解析:由A的分子式为C4H8O3.且有酸性可知A含有-COOH,又知 可推知A为直链化合物且含有-OH位于端碳原子上.从而得出A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分)乙醚极易挥发、微溶于水、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乙烯或乙醚。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乙醚和乙烯。

1.制乙醚:在蒸馏烧瓶中先加入10 mL乙醇,慢慢加入10 mL浓硫酸,冷却,固定装置。加热到140℃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继续滴加10 mL乙醇,并保持140℃,此时烧瓶c中收集到无色液体。
(1)Ⅰ和Ⅱ是反应发生装置,应该选择               (选答“Ⅰ”或“Ⅱ”)与装置Ⅲ相连。
(2)乙醇通过分液漏斗下端连接的长导管插入到液面下加入,目的有二,一是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二是
                                                                     
2.Ⅲ中水冷凝管的进水口是     (选答“a”或“b”)。冰盐水的作用是                         
3.有同学认为以上装置还不够完善,一是溴水可能倒吸,二是尾气弥漫在空气中遇明火危险。该同学设
计了以下几种装置与导管d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是(选填编号)              

4.反应一段时间后,升温到170℃,观察到反应物变为黑色,溴水褪色。写出实验过程中有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写两个方程式)                                                                   
5.实验中收集到的乙醚产品中可能含有多种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

(1)分液步骤除去产品中的酸性杂质,则X可以是                              
(2)蒸馏操作可除去的杂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乙醚极易挥发、微溶于水、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乙烯或乙醚.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乙醚和乙烯.
物质沸点
乙醚34.6℃
乙醇78.2℃

(1)制乙醚:在蒸馏烧瓶中先加入10mL乙醇,慢慢加入10mL浓硫酸,冷却,固定装置.加热到140℃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继续滴加10mL乙醇,并保持140℃,此时烧瓶c中收集到无色液体.
(1)Ⅰ和Ⅱ是反应发生装置,应该选择    (选答“Ⅰ”或“Ⅱ”)与装置Ⅲ相连.
(2)乙醇通过分液漏斗下端连接的长导管插入到液面下加入,目的有二,一是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二是   
(2)Ⅲ中水冷凝管的进水口是    (选答“a”或“b”).冰盐水的作用是   
(3)有同学认为以上装置还不够完善,一是溴水可能倒吸,二是尾气弥漫在空气中遇明火危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种装置与导管d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是(选填编号)   

(4)反应一段时间后,升温到170℃,观察到反应物变为黑色,溴水褪色.写出实验过程中所有生成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5)实验中收集到的乙醚产品中可能含有多种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

①分液步骤除去产品中的酸性杂质,则X可以是   
②蒸馏操作可除去的杂质是   
(6)工业乙醚常因接触空气和光而被氧化,含有少量过氧化物,除去过氧化物的试剂及操作分别是(选填编号)   
a.CCl4、萃取        b.Na2SO3溶液、分液
c.Na2SO4溶液、过滤  d.酸化的FeSO4溶液、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乙醚极易挥发、微溶于水、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乙烯或乙醚.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乙醚和乙烯.

(1)

制乙醚:在蒸馏烧瓶中先加入10 mL乙醇,慢慢加入10 mL浓硫酸,冷却,固定装置.加热到140℃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继续滴加10 mL乙醇,并保持140℃,此时烧瓶c中收集到无色液体.

(1)Ⅰ和Ⅱ是反应发生装置,应该选择________(选答“Ⅰ”或“Ⅱ”)与装置Ⅲ相连.

(2)乙醇通过分液漏斗下端连接的长导管插入到液面下加入,目的有二,一是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二是________.

(2)

Ⅲ中水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_(选答“a”或“b”).冰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

有同学认为以上装置还不够完善,一是溴水可能倒吸,二是尾气弥漫在空气中遇明火危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种装置与导管d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是(选填编号)________.

(4)

反应一段时间后,升温到170℃,观察到反应物变为黑色,溴水褪色.写出实验过程中所有生成气体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5)

实验中收集到的乙醚产品中可能含有多种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

(1)分液步骤除去产品中的酸性杂质,则X可以是________.

(2)蒸馏操作可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

(6)

工业乙醚常因接触空气和光而被氧化,含有少量过氧化物,除去过氧化物的试剂及操作分别是

A.

CCl4、萃取

B.

Na2SO3溶液、分液

C.

Na2SO4溶液、过滤

D.

酸化的FeSO4溶液、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

一、制备

二、提纯

方案1

方案2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

名     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或沸点(0C)

水杨酸

138

158(熔点)

微溶

易溶

易溶

醋酸酐

102

139.4(沸点)

反应

可溶

易溶

乙酰水杨酸

180

135(熔点)

微溶

可溶

微溶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①合成阿斯匹林时,还会生成一些副产品,其中有一种是高分子,为了分离此物质,方案1中加入A物质为       溶液。

②本方案抽滤后进行洗涤,其具体操作是         

(2)方案2为改进的提纯方法,称为重结晶提纯法。

①步骤2回流的装置如图所示,写出仪器a的名称        ,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       ,冷凝水的流向为         

②方案2所得产品的有机杂质要比方案1少的原因是      

(3)该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原料用量:2.0g水杨酸、5.0ml醋酸酐(ρ=1.08g·cm-3),最终称量产品m=2.2g ,则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

一、制备
二、提纯
方案1

方案2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

名    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或沸点(0C)



水杨酸
138
158(熔点)
微溶
易溶
易溶
醋酸酐
102
139.4(沸点)
反应
可溶
易溶
乙酰水杨酸
180
135(熔点)
微溶
可溶
微溶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①合成阿斯匹林时,还会生成一些副产品,其中有一种是高分子,为了分离此物质,方案1中加入A物质为      溶液。
②本方案抽滤后进行洗涤,其具体操作是        
(2)方案2为改进的提纯方法,称为重结晶提纯法。
①步骤2回流的装置如图所示,写出仪器a的名称       ,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      ,冷凝水的流向为        

②方案2所得产品的有机杂质要比方案1少的原因是      
(3)该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原料用量:2.0g水杨酸、5.0ml醋酸酐(ρ=1.08g·cm-3),最终称量产品m="2.2g" ,则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