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读: 内容 说明 (1)教材中有关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 (2)教材实验的外延和拓展.运用所学方法技能设计简单实验 (3)设计实验 考察实验思路.实验设计的合理程序及其严密性. 培养以及学生对实验的评价能力.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区分学生成绩的方法.实验.尤其是实验设计是很多学生的软肋. 生物实验一是高考每年的必考内容.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题型变化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越来越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的情况.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考察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近几年的高考理综测试题中.生物实验部分有比较固定的模式:一般第二卷有一道大的实验题.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等形式.第一卷叶占有一定的分值.与实验有关的试题一般在30分左右. 针对高考形式和近几年的情况.我们应该: ⑴对于教材要求完成实验中的有些内容尤其是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等.要求学生准确记住.比如颜色反应.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和提取的试剂等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有丝分裂林时装片的制作等实验. ⑵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还应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并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并且说出设计原理和方法.评价自己的实验.也就是说.考生要能从所学的实验中提炼.归纳可以应用到生活的知识..如建立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等.并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运用其解决问题.这类要求不但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实验的思想.比如要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如果只是会实验方法.可以设计实验.而不懂得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那么设计出来也不会太完美.这类实验往往依托于教材已知的实验.是课本实验的拓展和外延. ⑶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般步骤包括作出观察现象→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交流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考生往往在这部分失分较多.这部分内容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设计方案.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考察比较广泛.在平时应该多注意培养.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必修二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显微镜的使用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观察细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二.知识网络 必修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金属腐蚀的原理,某学生做如图实验:先向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将具支试管B的导管末端插入A的水面下:将经过酸洗除锈的铁钉,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一下,投入具支试管B中,并迅速用橡胶塞寒紧试管B.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的导管内液面上升,铁钉表而逐渐产生铁锈.请用电极反应式表示上述过程中电化学腐蚀的反应原理:负极
Fe-2e-═Fe 2+
Fe-2e-═Fe 2+
,正极
O2+2H2O+4e-═4OH-
O2+2H2O+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2)Ⅰ实验装置中能否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是NO气体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
烧瓶内有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时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烧瓶内有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时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若用Ⅱ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气体是
NO
NO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硝酸,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空气,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整个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止水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
铜片上产生大量无色气泡,管内液面下降,液面上有无色气体
铜片上产生大量无色气泡,管内液面下降,液面上有无色气体
.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气体(事先己把注射器内的原有的空气推出),关闭止水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无色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
无色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

(4)上述实验完成后,将注射器内的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其目的是
防止氮的氧化物污染空气
防止氮的氧化物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珠海一模)(1)小明在做“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取了两只试管,均加入4mL 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和2mL 0.1mol/L 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B试管置于凉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①需要用
硫酸
硫酸
来酸化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A
tB(填“>”、“=”或“<”).
②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
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

(2)实验室有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明利用这个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    为:
①配制250mL溶液:准确称量5.0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mL溶液.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0mol?L-1KMnO4溶液装入
酸式
酸式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
在实验中发现,刚滴下少量KMnO4溶液时,溶液迅速变成紫红色.将锥形瓶摇动一段时间后,紫红色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色了.请解释原因:
反应中生成的锰离子具有催化作用,所以随后褪色会加快
反应中生成的锰离子具有催化作用,所以随后褪色会加快
.当
当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锥形瓶内的颜色恰好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不变化
当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锥形瓶内的颜色恰好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不变化
,证明达到滴定终点.
③计算: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1 0.00 20.10
2 1.00 20.90
3 0.00 21.10
则消耗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20.00
20.00
mL,已知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此样品的纯度为
90.00%
90.00%

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CD
ACD

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0mol的N2和适量的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经过5s后,测得N2剩余2.0mol,在这5s内N2的反应速率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物质结构与性质]如图所示为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活性部分--血红素的结构.
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素中含有C、H、O、N、Fe五种元素,C、H、N、O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H<C<N<O
H<C<N<O
,根据以上电负性请判断H2N-CHO 中C和N的化合价分别为
+2
+2
-3
-3
.写出基态Fe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图

(2)血红素中两种N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sp2、sp3
sp2、sp3
,在图乙的方框内用“→”标出Fe2+的配位键

(3)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γ晶体晶胞中所含有的铁原子数为
4
4
,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
4:3
4:3
;在δ晶胞中空间利用率为
68%
68%
,与其具有相同堆积方式的金属还有
Na、K
Na、K
(填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