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 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小组在讨论鉴别稀酸和浓硫酸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格.请按照给出的甲方案的式样,写出另外三种不同的鉴别方法.
方案 操作 结论
分别加入到盛水的试管中 放热者为浓硫酸
 
 
 
 
 
 
 
 
(1)甲、乙两同学欲对上述整套装置检查气密性:
精英家教网
甲同学是用手捂住试管(或微热试管),观察导管中是否有液面上升的现象.是否能?
 
(填能或不能);
乙同学是先从玻璃导管向试管中注入水,观察导管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是否形成高度差,且在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差是否变化的方法.是否能?
 
(填能或不能);
若上述两种方案均不能,请思考新方案,并填下列空白(若上述可行,则不填下列空白):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水(保证玻璃导管的下端浸没在水中),然后(填操作方法)
 
,看到
 
(填实验现象),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向试管中加入0.00127%的碘水10g,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后,再加入2~3滴淀粉溶液,配置成溶液A.测定指定地点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A溶液由
 
色变为
 
时表明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此时应停止抽气.
(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SO2的最高浓度限值(mg/m3):一级标准:0.15;二级标准:0.50;三级标准:0.70.该课外活动小组分成第一活动小组和第二活动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记录抽气时间和次数如下(假定每次抽气500mL).请将下表填写完整(计算时保留2位有效数字):
分组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抽气时间 20分钟 21分钟
抽气次数 100 130
SO2含量mg/m3
 
 
 
①在实验过程中,需缓缓抽动活塞的目的是
 
;若快速抽拉,则测定的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判断该地点的空气中SO2含量属于
 
(填数字)级标准,
 
(填“第一”或“第二”)小组的测定结果准确,另一小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
 
(两个小组所用药品和装置均无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某课外活动小组在进行探究乙醇性质实验时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1)在做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时,把一小块钠缓慢放入装有乙醇的试管内,与钠和水反应相比有所不同:钠没有熔化成小球;钠先沉在试管底;反应后逐渐浮起.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前两点现象解释达成共识.请说出你的看法.
钠没有熔化成小球,因为
钠与乙醇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放出热量少,温度没有达到钠的熔点
钠与乙醇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放出热量少,温度没有达到钠的熔点
;钠先沉在试管底,因为
钠的密度比水小比乙醇大,因而沉到试管底
钠的密度比水小比乙醇大,因而沉到试管底

第三点现象解释存在争议,活动小组的同学形成两种意见:a生成的氢气产生浮力所致;b生成的乙醇钠增大了溶液的密度所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a和b说法的合理性.
向完成实验的试管中再缓慢加入一小块钠,观察钠是浮在液面还是沉下去.
向完成实验的试管中再缓慢加入一小块钠,观察钠是浮在液面还是沉下去.

(2)在做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某同学有个意外发现:在酒精灯外焰灼烧铜丝观察到铜丝表面变黑;当铜丝接近灯芯,变黑的铜丝又恢复原来的红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上述变化过程.
2Cu+O2
  △  
.
 
2CuO; CuO+CH3CH2OH
CH3CHO+H2O+Cu.
2Cu+O2
  △  
.
 
2CuO; CuO+CH3CH2OH
CH3CHO+H2O+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1)铜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被腐蚀.下列图一装置中,铜腐蚀的速度最慢的是(填图一装置序号)
 
,装置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精英家教网
(2)金属铜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往往被腐蚀成“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受热易分解.请预测“铜绿”分解的产物
 
.为验证“铜绿”分解的部分产物,某同学设计了图二装置:
图二装置可初步验证“铜绿”分解的产物,为验证分解的固体产物需要做补充实验,方法是
 

(3)为了从“铜绿”中制得铜,并测定“铜绿”的组成,把“铜绿”放在试管中,与通入的纯净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实验装置如图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精英家教网
(i)A处应选用图四装置中的(填写编号)
 

(ii)反应进行时,应先
 
 

(iii)要测定“铜绿”的组成,除需要知道样品质量外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iv)上述装置还有不完善之处,请指出改正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如图1分别是温度计、量筒、滴定管的一部分,其中A仪器的名称为
量筒
量筒
,B的正确读数为
22.80ml
22.80ml

(2)实验室很难配制准确浓度的NaOH溶液,需要用基准物质来标定,邻苯二甲酸氢钾( ,相对分子质量为204.0)是常用的基准物质.某学生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测定未知NaOH溶液的浓度.在本实验中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
一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在两边托盘上放等质量的纸片,取少量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左盘,只用游码(单位:g)调整平衡时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所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为
0.6
0.6
g.
②将称好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加入1~2滴
酚酞
酚酞
指示剂,当观察到
无色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无色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现象时,可停止滴定,记录数据.
③该学生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取固体质量均相同,达到滴定终点时记录所用未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下表:
实验编号 NaOH溶液的体积(mL)
1 22.52
2 22.49
3 22.50
则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为:
c(NaOH)=
0.6g
204.0g/mol
(
22.52+22.49+22.50
3
10-3L
c(NaOH)=
0.6g
204.0g/mol
(
22.52+22.49+22.50
3
10-3L
(用数据表示,不需计算)
④以下操作会造成NaOH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B
B
 (填序号)
A.未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碱式滴定管
B.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读数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未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洗锥形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韶关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即可得溶液的pH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即可得溶液的pH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CO32-+H2OHCO3-+OH-
CO32-+H2OHCO3-+OH-

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于2mol/L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稀释,加入酚酞溶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稀释,加入酚酞溶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