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直线运动 选择题 1(2009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模拟)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200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m决赛的两倍 B.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 C.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D.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m/s2.下列运动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 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反而不为零 C.物理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 D.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武昌区模拟)(1)如图甲的游标卡尺的读数是
1.11
1.11
cm,图乙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2.250
2.250
mm.
(2)图丙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做的“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该同学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丙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0.34
0.34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0.4
0.4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广东模拟)(1)甲乙两位同学做“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
①他们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甲认为应该把刻度尺的零刻线与第一个计数点0对齐,然后依次读取每个计数点对应的刻度值,再求得各段的长度;乙认为应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各段的长度,直接记录数据,可以省去计算的麻烦.那么,关于他们的做法有以下三种认识:
A.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都可以;B.甲的方法的更符合试验要求;C.乙的方法的更符合试验要求.
你认为正确的方法是
B
B

②下面是一条他们选好的纸带,并已测出了各个计数点的间距是s1、s2、s3、s4、s5、s6,如图:

甲、乙同学各自想出了一种求加速度的方法:
甲:根据s2-s1=a1T2,s3-s2=a2T2,s4-s3=a3T2,s5-s4=a4T2,s6-s5=a5T2,分别求出a1、a2、a3、a4、a5,再求平均值
.
a
=
a1+a2+a3+a4+a5
5

乙:根据(s4+s5+s6)-(s1+s2+s3)=a(3T)2,求得a=
(s4+s5+s6)-(s1+s2+s3)
9T2

你认为应采用同学
的方法更好.
(2)(10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钩码和滑块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①实验前需要调整气垫导轨底座使之水平,利用现有器材如何判断导轨是否水平?
接通气源,将滑块静置于气垫导轨上,若滑块基本保持静止,则说明导轨是水平的
接通气源,将滑块静置于气垫导轨上,若滑块基本保持静止,则说明导轨是水平的

②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
0.52
0.52
cm;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2×10-2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
0.43
0.43
m/s.在本次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的质量m、
滑块上的遮光条初始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s
滑块上的遮光条初始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s
滑块的质量M
滑块的质量M
(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
③本实验通过比较
mgs
mgs
1
2
(m+M)(
d
△t
)
2
1
2
(m+M)(
d
△t
)
2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从而验证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于2009年5月全面启动,经过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的严格评审,最终于2010年5月7日从空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出5名男性航天员和2名女性航天员.为了使航天员能适应在失重环境下的工作和生活,国家航天局组织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故需要创造一种失重环境.航天员乘坐上民航客机后,训练客机总重5×104 kg,先使客机以200 m/s速度沿30°倾角匀速爬升到7000 m高空后飞机向上拉起,沿竖直方向以200 m/s的初速度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的加速度为g,当飞机到最高点后立即掉头向下,仍沿竖直方向以加速度为g加速运动.为了安全,飞机离地2000 m高之前必须拉起客机,之后又可一次次重复这个过程,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若飞机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f=kv(k=900 N·s/m),每次飞机速度达到350 m/s后必须终止失重训练(否则飞机可能失速).

求:(1)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2)飞机下降离地4500 m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整个运动空间重力加速度恒为1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南汇区二模)学习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ф
△t
后,为了定量验证感应电动势E与时间△t成反比,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实验装置:线圈和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强磁铁和挡光片固定在运动的小车上.每当小车在轨道上运动经过光电门时,光电门会记录下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同时触发接在线圈两端的电压传感器记录下在这段时间内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利用小车末端的弹簧将小车以不同的速度从轨道的最右端弹出,就能得到一系列的感应电动势E和挡光时间△t.

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测量值
1 2 3 4 5 6 7 8
E/V 0.116 0.136 0.170 0.191 0.215 0.277 0.292 0.329
△t/×10-3s 8.206 7.486 6.286 5.614 5.340 4.462 3.980 3.646
(1)观察和分析该实验装置可看出,在实验中,每次测量的△t时间内,磁铁相对线圈运动的距离都
相同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从而实现了控制
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不变;
(2)在得到上述表格中的数据之后,为了验证E与△t成反比,他们想出两种办法处理数据:第一种是计算法:算出
感应电动势E和挡光时间△t的乘积
感应电动势E和挡光时间△t的乘积
,若该数据基本相等,则验证了E与△t成反比;第二种是作图法:在直角坐标系中作
感应电动势E与挡光时间的倒数
1
△t
感应电动势E与挡光时间的倒数
1
△t
_关系图线,若图线是基本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也可验证E与△t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徐汇区二模)如图(1)所示,A、B为倾斜的气垫导轨C上的两个固定位置,在A、B两点各放置一个光电门(图中未画出),将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由于气垫导轨阻力很小,摩擦可忽略不计),两个光电门可测得滑块在AB间运动的时间t,再用尺测量出A点离B点的高度h.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气垫导轨的倾角,从而改变A点离地的高度h,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t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
1
t2
为纵坐标、h为横坐标,得到如图(2)所示图象.则当下滑时间为t=0.6s时,h为
0.56
0.56
m;若实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则AB间距s为
1
1
m.
(2)若实验中的气垫导轨改为普通木板,摩擦力的影响不可忽略,此种情况下产生的
1
t2
-h图象应为
曲线
曲线
(选填“直线”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