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 (1)定律的推导 如果行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行星将作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可知.行星必然要受到一个引力.牛顿认为这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那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提供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学生推导得: = 那么我们从这个式子中马上就可看到一些比例关系.那么为什么牛顿还要进行推导下去呢?(这样研究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有四个变量.不能体现这个行星运动的特点) 分为两大组进行推导:将V=2πr/T和代入上式得 那么从这个式子中还是有很多的变量.研究仍旧复杂.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代入上式) 学生推导得到: 总结:由上式可得出结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即: F∝ 中比值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恒量.只与太阳有关.那么究竟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牛顿根据其第三定律:太阳吸引行星的力与行星吸引太阳的力是同性质的作用力.且大小相等.) 设想:既然这个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也应跟太阳的质量M成正比.(引导学生.或者采用让学生来解释的方法)即:F∝ 写成等式就是F=G 行星绕太阳运动遵守这个规律.那么在其他地方是否适用这个规律呢?(假如说月球.卫星绕地球)(为了验证地面上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行星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遵守同样的规律.牛顿还做了著名的“月-地 检验(参见课本P105右侧).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已知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为27.3天.地球半径为6.37×106m.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0倍.同学们试计算一下月球绕地球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大?(引导学生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求解并分析结果) 提示: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因为F∝ 所以a∝1/r2同学们通过计算验证. .两者结果十分接近.说明遵循同一规律. 牛顿在研究了这许多不同物体间的作用力都遵循上述引力规律之后.于是他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于1687年正式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 (2)万有引力定律 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公式:如果用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用r表示它们的距离.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既然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旁边同学的引力?(下面我们粗略的来计算一下两个质量为50kg.相距0.5m的人之间的引力.) 提示: 那么这个力的大小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概念呢.其实他相当于提起一个质量比头发丝还小的物体所用的力.因此我们很难察觉.但它对于质量较大的物体来说.就不可忽视了. 说明: (1)G为引力常量.在SI制中.G=6.67×10-11N·m2/kg2.(这个引力常量的出现要比万有引力定律晚一百多年哪!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来的).我们下节课就要学习. 为什么说是粗略? (2)万有引力定律中的物体是指质点而言.不能随意应用于一般物体.对于相距很远因而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公式中的r 就是指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对均匀的球体.可以看成是质量集中于球心上的质点.这是一种等效的简化处理方法. (3)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的重要意义 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它第一次揭示 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分)

 

(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量为G,太阳的质量为M

(2)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它对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地月系统)都成立。经测定月地距离为3.84×108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36×106S,试计算地球的质M。(G=6.67×10-11Nm2/kg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1)因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于是轨道的半长轴a即为轨道半径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①

    于是有                           ②

即                                ③

(2)在月地系统中,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由②式可得

                                ④

解得     M=6×1024kg                         ⑤

M=5×1024kg也算对)

23.【题文】(16分)

     如图所示,在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R的半圆形区域内,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一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O点沿y轴正方向以某一速度射入,带电粒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经t0时间从P点射出。

(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仅撤去磁场,带电粒子仍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经时间恰从半圆形区域的边界射出。求粒子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3)若仅撤去电场,带电粒子仍从O点射入,且速度为原来的4倍,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开普勒1609年一1619年发表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其中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它于1687年发表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1)请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推导万有引力定律(设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月-地检验”来证明:
如果重力与星体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都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那么,由于月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月球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就应该是重力加速度的1/3600.
试根据上述思路并通过计算证明:重力和星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8天,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开普勒1609年一1619年发表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其中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它于1687年发表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1)请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推导万有引力定律(设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月-地检验”来证明:
如果重力与星体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都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那么,由于月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月球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就应该是重力加速度的1/3600.
试根据上述思路并通过计算证明:重力和星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8天,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开普勒1609年一1619年发表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其中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它于1687年发表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1)请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推导万有引力定律(设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月-地检验”来证明:
如果重力与星体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都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那么,由于月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月球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就应该是重力加速度的1/3600.
试根据上述思路并通过计算证明:重力和星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8天,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

:a是年的单位符号,偏心率e是椭圆扁平程度的量度,等于椭圆两焦点的距离与长轴的比值。圆石椭圆的特例,偏心率是零。

(1)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到哪些重要结论(至少两条)

(2)如果将行星运行的轨道近似看成圆形,试从牛顿运动定律和开普勒定律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