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图3为120°E和60°W组成经线圈的海陆分布示意图(实线段为陆地,虚线为海洋,字母表示各地),读图回答:
1.该经线圈穿过的六大板块数为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关于从丙到丁最近路线描述正确的是
A.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先向正北,后向正南 D.先向正南,后向正北
3.乙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与其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A.有寒、暖流交汇,鱼类的饵料丰富
B.有上升流,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C.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条件好
D.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4.关于甲、乙、丙、丁四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商品率高
B.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C.丙地区土地广阔,灌溉水源充足
D.丁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牛为主
PPE怪圈(如图)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其基本观点是:
(1)对比①④、②③、⑤三组因果关系,PPE怪圈的基本动因是: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人类现有的开发能力下,能利用的环境与资源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时便产生贫困——人均资源减少,失业人口增多,人均收入减少,社会设施不足。同时产生环境问题——对大气资源的污染,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林木的过度砍伐、草场的过度放牧、水资源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及盐碱化严重,自然灾害增多。
(2)从③⑤线索入手,可见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贫困对于环境——贫困的人们眼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需要,导致对环境问题的无知,对当前行为的长期后果的无知。环境对于贫困——生存条件恶劣,土地生产能力继续下降,环境恶化,疾病增多。
(3)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与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人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入手,②线索成立的原因是:生活贫困地区多为人口高出生率;青年接受教育的机会少,对计划生育的有关知识缺乏;社会保障很不完善,多生子来防病养老。因此生活贫困地区反而出现人口不断增加的局面。
(4)走出“PPE怪圈”的方法和途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实施环境工程和颁布环境保护法规,合理规划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向,政府增加资金投入。
思考:环境、人口和贫困三者之间的互为因果的关系是如何产生的,解决这一恶性循环链的关键是什么?
阅读“PPE怪圈”材料,回答问题:
“PPE怪圈”(图13)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因而被视为贫困地区贫困问题产生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在①④、②③、⑤三组因果关系中,产生“PPE怪圈”的基本原因是____组因果关系,原因是什么?
(2)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与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人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简述②线索成立的原因。
(3)请简要说明如何走出“PPE怪圈”。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7分每空1分)
(1)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
(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填字母)
(3)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因此 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4)下列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题)(2分)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8分)
(1)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
(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填字母)
(3)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 。
(4)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因此 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5)下列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题)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