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 卷 Ⅱ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南北方戏曲特点之不同。

A.高亢的秦腔兼容了淳朴的西北民风和山地民歌的吆喝高调,陕北人民形容它:“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

B.江南戏曲唱腔柔和委婉,低吟细唱,欣赏它犹如进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画卷,显现“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的意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南北方戏曲特点之不同。

A.高亢的秦腔兼容了淳朴的西北民风和山地民歌的吆喝高调,陕北人民形容它:“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

B.江南戏曲唱腔柔和委婉,低吟细唱,欣赏它犹如进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画卷,显现“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的意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山东东营一中模拟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务院审议褡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进入深入实施阶段。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以高效生态为特点的经济区,它对于增创山东省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随着一些措施的逐步实施和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黄河三角洲发展具有光明前景。

黄河三角洲将成为山东新的经济增长极,黄三角处于天津滨海新区引发的产业北移的中间地带,拥有大量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和荒草地,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扩大交流合作、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突出高效生态主题,进一步优化环境,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黄河三角洲地区交进入快速崛起阶段。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9300亿元。建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力支撑。

(1)“黄河流经千百年,输沙造田建平原”,简要分析黄河三角洲进入21世纪以来造陆较多的原因。

 

 

(2)河流入海口通常是港口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入海口却没有形成港口,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黄河三角洲曾经被称为山东的“北大荒”,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一座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生态优良的现代化城市——东营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分析东营发展的区位条件。

 

 

(4)简述黄河三角洲开发的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

 

 

 

(5)黄河三角洲拥有全世界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东营市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定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公园旅游观光研究”课题。请你帮他们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056

6838

7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420

442

460

材料三: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________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南是中部地区的一个产粮大省,试评价该省粮食生产的气候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