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ν正=ν逆Ⅲ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分)20 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SO3(g)和1 mol氧气,在某温度下使其反应,反应至4 min时,氧气的浓度为0.06mol/L,当反应到8 min时,反应到达平衡。

(1)0 min~4min内生成O2的平均速率:

v(O2)=____________mol/(L·min)。

(2)整个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下图所示,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

 (3)若起始时按下表数据投料,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三氧化硫浓度大于0.05 mol/L的是________,此时的平衡常数与(2)小题比较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A

B

C

D

SO3

1 mol

3 mol

3 mol

0 mol

SO2

2 mol

1.5 mol

0 mol

6 mol

O2

2 mol

1 mol

0 mol

5 mol

(4)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标志该反应已达平衡,下列还可以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体系内压强不再改变      

②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④v(SO3)=2v(O2)

⑤n(SO3)∶n(O2)∶n(SO2)=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分)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                  ;②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8).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⑴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题图⑴所示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     (填“>”、“<”或“=”)CO2和NO的总能量。

⑵某温度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⑵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反应在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一定温度下,对于反应2A(g) + B(g)2C(g)在反应过程中C的物质的量n(C)随着时间变化关系如图⑶所示,现从t1时间开始对反应体系升高温度,n(C)的变化如图qb所示。则:
①p点时反应的v    v(填“>”、“<”或“=”);
②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va       vb(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20 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SO3(g)和1 mol氧气,在某温度下使其反应,反应至4 min时,氧气的浓度为0.06 mol/L,当反应到8 min时,反应到达平衡。
(1)0 min~4 min内生成O2的平均速率:
v(O2)=____________mol/(L·min)。
(2)整个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下图所示,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

(3)若起始时按下表数据投料,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三氧化硫浓度大于0.05 mol/L的是________,此时的平衡常数与(2)小题比较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A
B
C
D
SO3
1 mol
3 mol
3 mol
0 mol
SO2
2 mol
1.5 mol
0 mol
6 mol
O2
2 mol
1 mol
0 mol
5 mol
(4)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标志该反应已达平衡,下列还可以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体系内压强不再改变      
②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④v(SO3)=2v(O2)
⑤n(SO3)∶n(O2)∶n(SO2)=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⑴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题图⑴所示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     (填“>”、“<”或“=”)CO2和NO的总能量。

⑵某温度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⑵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反应在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一定温度下,对于反应2A(g) + B(g)2C(g)在反应过程中C的物质的量n(C)随着时间变化关系如图⑶所示,现从t1时间开始对反应体系升高温度,n(C)的变化如图qb所示。则:

①p点时反应的v    v(填“>”、“<”或“=”);

②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va       vb(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B

A

D

C

C

A

D

B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C

CD

BD

D

BC

B

BD

AC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4分)

19.(11分)

(1)CO32 + H2O * HCO3 + OH  (2分)(配平、化学式错得0分,写等号扣1分)

(2)不再有气泡产生(或只有极少量气泡产生) (1分)

(3)若控制不准确温度过高Fe2+易被氧化;由于有氢气生成,明火加热不安全  (2分)

     (两个方面各占1分)

(4)4Fe2+ + O2 + 4H+ = 4Fe3+ + 2H2O   (2分)  (化学式错得0分,配平错扣1分)

(5)6.6   (2分)  (多写单位g不扣分)

(6)循环使用  (2分)(具体说出如何循环使用同样得分,意思相近表达欠清晰扣1分)

20.(11分)

(1)2MnO4 + 5H2C2O4 + 6H+ = 2Mn2+ + 10CO2↑+ 8H2O   (2分)

     (化学式错得0分,配平错扣1分,漏↑扣1分,扣完为止)

(2)4  (2分)

(3)① 反应开始时:c(KMnO4)==0.00067 mol?L1 (1分)

反应时间:=6.7min   (1分)

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

ν(KMnO4)==1×104 mol?L1?min(1分)

(一步完成计算且结果正确得3分,结果错误得0分。速率单位错误扣1分)

② 否(或:不可行) (1分)     取过量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草酸溶液分别同时与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3分)

 (基本思路错误得0分,思路正确未强调草酸过量扣1分,未强调体积相同扣1分)

21.(12分)

(1)7  (1分)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用药匙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A底部,点燃酒精灯,充分加热试管。

(1分)

白色粉末减少,有白烟生成,试管上部有白色固体凝结,说明原白色粉末含有NH4Cl。(2分)

步骤2:用药匙取少量试管A中的残留固体于试管B中,滴加适量蒸馏水,振荡。(1分)

固体溶解得无色溶液。(1分)

步骤3:向试管B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和1mol?L1硝酸,充分振荡后静置。(2分)

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白色粉末含有 K2SO4。(1分)

步骤4:取试管B中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C中,滴加 AgNO3溶液和1mol?L1硝酸。(2分)

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白色粉末含有NaCl。(1分)

(3)

(NH4Cl的检验用NaOH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同样得3分;另取样品溶于水进行K2SO4的检验同样得2分;NaCl的检验必须包含有上述4个步骤的操作,共6分(着重号为关键点);步骤设计不合理,次序混乱酌情扣分。)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4分)

22.(10分)

(1)①     (1分)  

② 取形状大小相同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2分)(操作1分,观察指标1分。着重号部分缺一处扣1分。用金属与沸水反应、等浓度盐溶液碱性比较等合理方法均得分,方案无可行性不给分。)

③ Na2SO3 + SO2 + H2O = 2NaHSO3   (2分)(化学式错得0分,配平错扣1分)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2分)

(各占1分,着重号部分有缺漏合扣1分)

(2)① H2PO4、HCO3、HPO42   (2分)        ② 强  (1分)

23.(12分)

(1)Ba2+ + SO42 = BaSO4↓    Mg2+ + 2OH = Mg(OH)2↓ 

     Ca2+ + CO32 = CaCO3↓    Ba2+ + CO32 = BaCO3↓     (4分)

(每个1分。符号错误、漏↓得0分)

(2)2NaCl + 2H2O  2NaOH + H2↑+ Cl2↑   (2分)

     (化学式错得0分,配平错扣1分,漏↑扣1分,漏条件扣1分,扣完为止)

  (3)制漂白粉、生产盐酸、自来水消毒、制高纯硅、合成塑料等(任写2种)  (2分)

     (写对1个得1分。答案多于2个的按前2个答案评分。)

(4)蒸发浓缩(1分)   过滤(1分) (多写冷却不得分也不扣分)

      蒸发过程中溶剂(水)大量减少,Na+浓度显著增加促进NaCl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或:Na+浓度显著增加抑止了NaCl的溶解)   (2分)

      (两个因素各占1分。后者从溶度积角度作答叙述正确也给分。)

24.(12分)

(1)增大 (1分)

(2)向左移  (1分)

(3)(4分)

                                        (各占2分,起点位置、曲线走势、终点与原曲线的相对高低等只要有一处错误则得0分。)

 

(4)(4分)

 

 

 

 

 

 

 

 

 

 

 

 

 

0.60(2分)

 

 

 

 

 

ν_>_ν(2分)

 

   (5)-787.0  (2分)(不带负号得0分,有效数字不准确扣1分。)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5.(9分)

(1)                                           (2分)(有错即得0分)

 

                                            (2分)(漏系数n扣1分,漏条件不扣分)

 

(2)                    (2分)

 

(3)                                                                       (2分)

(漏系数2扣1分,不写条件不扣分)

(4)A、B  (2分)  (漏选1个扣1分,多选一个也扣1分,扣完为止。)

六、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26.(10分)

   (1)① 碳碳双键、羧基   (2分)(写对一种得1分,错别字不给分,多写一个扣1分)

②                    (3分)

 

(2) (5分)

光照

Cl2

(每一步转化1分。开始时如果先与氢气加成,再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扣1分)

27.(10分)

(1) C  F   (2分) (漏选1个扣1分,多选一个也扣1分,扣完为止。)

(2)① 3 (1分)    2 (1分)

② HCO3中含有O-H键,相互之间可通过O-H┅O氢键缔合(1分)

(写出HCO3化学式并指出离子之间有氢键作用才能得分)

(3)断裂C≡O中的一个π键消耗的能量是273kJ/mol,断裂N≡N中的一个π键消耗的能量是523.3kJ/mol, 断裂一个π键CO比N2更容易,所以CO更活泼。(2分)

     (叙述清楚,未具体计算出数值不扣分。)

(4)① 1s22s22p63s23p63d84s2   (1分)

② 分子晶体  (1分)

  (1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