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得 27.5x=N-M ??x=]/55 ??故选A.B. ??例2.已知2A+3B=6C+D式中A是含X.Y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是只含Z元素的单质.C和D均是双原子分子.试确定A.B.C.D的化学式. ??解:设A的化学式为XaYb.B的化学式为Ze.则原式可改写为:2YaYb+3Ze=6C+D.按原子守恒定律:2(a+b)+3e=2×6+2=14 ??整理后得:a+b+e=7.a.b.e为正整数.e=2. ??若e=2.得a=4-b. ??讨论:(1)当b=1.a=3?则: ??2X3Y+3Z2=6XZ+Y2 ??即A为X3Y.B为Z2.C为XZ.D为Y2符合题意. ??(2)当b=2.a=2.则2X2Y2中X.Y两元素都只有4个原子.不能形成C分子.不合题意.故舍去. ??(3)当b=3.a=1.则: ??2XY3+3Z2=6YZ+X2 ??即A为XY3.B为Z2.C为YZ.D为X2符合题意. ??答:略 ??例3.在120℃时VLCO和某气态烯烃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混合点燃.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测得反应前后的体积不变.试求该烯烃可能的分子式及它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 ??解:设气态烯烃分子式为CNH2N.体积分数为x. ? CNH2N+NO2NCO2+NH2O ?ΔV增加 ?? x ?? 1.5nx ? 2nx? 0.5nx-x ?? 2CO+O22CO2 ? ?ΔV减少 ?? 1-x ?? ?? ??(1-x)/2 ??概括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即体积守恒: ??则有?0.5nx-x=(1-x)/2.nx-x=1.x=1/(N-1). ??讨论:(1)当N=2时.x=1.乙烯C2H4占100%.CO为0. ??.C3H6和CO各占50%. ??.C4H8占33.3%.CO占66.7%. ??答:该烯烃可能的分子式及体积分数分别为: ??C2H4占100%.C3H6占50%.C4H8占33.3%.? ??例4.某气态烃与O2的混合气体.在一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设反应前后温度相同且高于100℃).经测定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压强并不发生变化.则该气态烃可能是哪种烃? ??解: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p1/p2)=(N1/N2) ??设该烃为CxHy.本题为等压.故N1=N2. ?? CxHy+[x+]O2 xCO2+H2O ?? 1mol [x+]mol xmol mol ??依题意 1+x+.解得:y=4. ??讨论:(1)当x=1.y=4为甲烷CH4 ??(2)当x=2.y=4为乙烯C2H4 ??(3)当x=3.y=4为丙炔或丙二烯C3H4 ??(4)当x=4.y=4为乙烯基乙炔C4H4 ??答:该气态烃可能为CH4.C2H4.C3H4.C4H4. ??此类型的题在高考和竞赛题中可经常碰到.解题过程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都很有帮助.因而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韶关一模)某活动课程小组拟用50mL 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为了防止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生成NaHCO3,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取25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b.小火煮沸溶液1~2min,赶走溶解在溶液中的CO2气体;
c.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NaOH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反应.
(1)此方案能制得较纯净的Na2CO3,写出c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HCO3-+OH-═CO32-+H2O
HCO3-+OH-═CO32-+H2O
.此方案第一步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2)加入反应物前,如何检验整个装置的气密性:
用止水夹夹住B、与烧杯之间的乳胶管,然后从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中的水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过一段时间,观察漏斗内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差,若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用止水夹夹住B、与烧杯之间的乳胶管,然后从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中的水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过一段时间,观察漏斗内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差,若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3)若用大理石与盐酸制CO2,则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作用是
吸收HCl气体
吸收HCl气体

(4)在实验室通常制法中,装置A还可作为下列
(填序号)气体的发生装置.
①HCl ②H2 ③Cl2 ④NH3
(5)已知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室温下该溶液密度为1.44g/mL,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不考虑实验误差,计算用此种方法制备所得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7.2
7.2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6分)现有下列物质: ①NaCl晶体 ②液态SO2 ③纯醋酸 ④硫酸钡 ⑤铜  ⑥酒精(C2H5OH) ⑦熔化的KCl ⑧NaOH溶液 
请用以上物质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是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Ⅱ)(4分)
某化学实验小组探究市售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的准确浓度,取25.00mL某品牌食用白
醋于锥形瓶中,在实验室用浓度为cb mol/L的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
(1)左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l mL,  
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     mL。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
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
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26.02
25.35
25.30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
其原因可能是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未润洗
D.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
c            
(Ⅲ)(15分)
已知:在25时H2OH++OH- KW=10-14  CH3COOH H++ CH3COO Ka=1.8×10-5
(1)取适量醋酸溶液,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此时溶液中C(H+)与C(CH3COOH)
的比值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醋酸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当升高温度时,C(OH)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
(3)0.5mol·L-1醋酸钠溶液pH为m,其水解的程度(已水解的醋酸钠与原有醋酸钠
的比值)为a;1mol·L-1醋酸钠溶液pH为n,水解的程度为b,则m与n的关系
          ,a与b的关系为     (填“大于”“小于”“等于”);
(4)将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若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pH<7,则c(Na+)_______________ c(CH3CO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若由pH=3的HA溶液V1mL与pH=11的NaOH{溶液V2 mL。混合而得,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2×10-7mol·L-1
B.若V1=V2,反应后溶液pH一定等于7
C.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
D.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则V1一定小于V2
(7)在某溶液中含Mg2+、Cd2+、Zn2+三种离子的浓度均为0.01mol·L-1。向其中加入固
体醋酸钠后测得溶液的C(OH-)为2.2×10-5mol·L-1,以上三种金属离子中
               能生成沉淀,原因是                               
(KSP[Mg(OH)2]=1.8×10-11、KSP[Zn(OH)2]=1.2×10-17、KSP[Cd(OH)2]=2.5×10-14
(8)取10mL0.5mol·L-1盐酸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A. 海底热液研究(图1)处于当今科研的前沿。海底热液活动区域“黑烟囱”的周围常存在FeS、黄铜矿及锌矿等矿物。
(1) Ni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下表,铜的第一电离能(I1)小于锌的第一电离能,而铜的第二电离能(I2)却大于锌的第二电离能,基主要原因是 。
  

电离能/kJ·mol-1
I1
I2

746
1958

906
173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电负性:N>O>S>C        B. CO2与COS(硫化羰)互为等电子体
C. NH3分子中氮原子采用sp3杂化  D. CO、H2S、HCN都是极性分子
(4) “酸性热液”中大量存在一价阳离子,结构如图2,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5) FeS与NaCl均为离子晶体,晶胞相似,前者熔点为985℃,后者801℃,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FeS晶胞中,与Fe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S2围成的多面体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B. 制备KNO3晶体的实质是利用结晶和重结晶法对KNO3和NaCl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记录:
 
NaNO3
KNO3
NaCl
KCl
10℃
80.5
20.9
35.7
31.0
100℃
175
246
39.1
56.6
查阅资料:文献中查得,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S/g)如下表:
实验方案:
Ⅰ. 溶解:称取29.8g KCl和34.0g NaNO3放入250mL烧杯中,再加入70.0g蒸馏水,加热并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
Ⅱ. 蒸发结晶:继续加热和搅拌,将溶液蒸发浓缩。在100℃时蒸发掉50.0g水,维持该温度,在保温漏斗(如图所示)中趁热过滤析出的晶体。得晶体m1g。

Ⅲ. 冷却结晶: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实验时室温为10℃)后,进行减压过滤。得KNO3粗产品m2g。
Ⅳ. 重结晶:将粗产品全部溶于水,制成100℃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KNO3纯品。
假定:① 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 各种过滤操作过程中,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试回答有关问题:
(1) 操作Ⅱ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
(2) 若操作Ⅱ中承接滤液的烧杯中不加入蒸馏水,则理论上在操作Ⅲ中可得粗产品的质量m2=______g,其中混有NaCl______g。为防止NaCl混入,在操作Ⅱ中承接滤液的烧杯中至少应加入蒸馏水______g。
(3) 操作Ⅲ中采用减压过滤,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同学所用的装置如右图所示,试写出该装置中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过程中发现倒吸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B.工业上合成氨采用较高的温度

C.常温下,将1 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测得其pH<5 

D.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 K(g)+NaC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在一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H <0

(1)该反应450℃的平衡常数      500℃时的平衡常数(填“>”、“<”或“=”);

(2)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a.3v(H2)=2v(NH3)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3)上述反应若第5分钟时达到平衡,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mol

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2)为        mol/(L·min)

(4)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初始投入量为a molN2、b molH2 、c molNH3,也可得到与上述相同的平衡,则a、b、c需满足关系式:                        ;

(5)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若继续通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

则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