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作用: 积极--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资本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客观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军事工业主要用来镇压人民反抗,民用企业主要为了满足军事工业需要,依附洋人,经营管理腐败等. 回答有关洋务运动方面的内容: (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如何?(2)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他们进行了哪些重大的活动? (3)洋务运动的开展有何积极作用? (4)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造成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围绕如何解决内忧外问题出现分歧.形成洋务派和顽固派.慈禧暂时支持洋务派.(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内容:举办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创办近代海军.培养各种人才(或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3)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御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起到促进作用.(4)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根本原因:洋务派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变更封建制度.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原因: (1)外资侵略一方面扼杀资本主义萌芽.另一方面瓦解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客观条件.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2.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创办者:一些地主官僚.商人.地主 (3)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4)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势力压迫--民族资产阶级有反抗.革命性,民族工业对它们有依赖--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妥协性. 3.近代工业中的“近代 主要指机器生产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5.初步发展: (1)时间:19世纪末 (2)原因A.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导致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创造了条件B.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6.进一步发展 (1)时间:“一战 期间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客观创造有利条件.B.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D.“实业救国 思潮和利润的驱使.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役资近代工业. (3)影响: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7.无产阶级产生: (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最早产生地--外商企业.后随着洋务企业.民族工业的产生也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 (3)特点:A比资产阶级产生早(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造成)B.身受三重压迫(外资.封建势力.资本主义).革命性最强.C.来源于破产的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D.集中程度高.便于组织.宣传.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制定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战争.来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问题.--侵华的必然性. (2)西方列强默放或纵容态度.英想利用日本牵制俄.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3)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蓄意挑起战争. (4)清腐败.不认真备战.奇希望于各国“调停 . 2.经过: (1)爆发:丰岛海战.清宣战.但奉行避战自保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 (2)战役:A.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B.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牺牲.C.辽东战役:聂士诚抵抗.日本旅顺大屠杀.D.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履没. 3.结果:1895年--反映帝国主义侵略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内容:(1)割台湾.辽东半岛--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反映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俄企图侵占东北和朝鲜.德想借机侵华.法履行与俄同盟义务.(2)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内地最深<远>工厂.免收内地税. 最大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化程度. 4.反割台斗争:(略) 第七节 戊戌变法 1.背景: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 ) (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2.康有为思想特点:西方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代表作:--动摇顽固派恪守祖训基础.--论证变法合理性 3.梁启超主笔发表--抨击顽固派因循守旧.阐述变法道理. 4.维新活动: (1)1895“公车上书 --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 (2)强学会--第一个维新政治团体. (3)1898年康有为--维新派施政政纲领 (4)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5.近代史上几次论战 (1)洋务派与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向西方学习而论战. (2)19世纪末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 内容:A.要不要维新变法,B.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焦点,C.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性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高涨. (3)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之争) 内容:A.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要实行民主政治,C.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作用: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是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前期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最主要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6.百日维新: 促使光绪帝变法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严重,他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法令内容及意义:(1)政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政.-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教育:京师大学堂.废八股-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戊戌变法变法的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 新政内容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特别要注意的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梁.他们不反君主统治.但反君主专制统治.不主张推翻清王朝.但反对清封建专制统治. 7.失败: 标志: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废法令杀害六君子. 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妥协(表现为改良.依靠无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寄希望于袁和外国侵略者),客观: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和镇压.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帝国主义不允许.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 8.意义:(1)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要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君主立宪.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是进步的.(2)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变法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3)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大的意义. 简要说明19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新的经济成份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答案: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随之诞生.90年代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不同之处:第一:思想基础不同:太--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人间天国的革命理想,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第二:经济基础不同:太--是落后的小农经济,戊戌变法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第三:领导阶级不同:太--是农民阶级,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第四:运动的任务不同:太--是推翻清政府.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戊戌变法是改革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家.第五:运动的作用不同:太--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兴起: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直接原因:洋教活动猖狂 标志:1898年赵三多 口号分析:“扶清灭洋 --反映民族矛盾为最主要矛盾.朴素爱国意识.“扶清 --有利争取官军.但易放松对清警惕.“灭洋 --能动员民众反帝.但带有笼统排外(说明对帝国主义没有科学认识) 袁世凯在山东对义和团镇压. 2.1900年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高潮,清改镇压为“招抚 :目的--企图控制利用 3.八国联军侵华: 1900.英法德意俄日奥美 廊坊.杨村,天津-聂士诚阵亡北京-义和团抗击:东交民巷.西什库教堂. 4.1901八国加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内容:“使馆界 --“国中之国 “太上皇 (3)“拆炮台 .驻兵--武装监督清政府(4)严禁反帝--最能反映清沦为列强工具.(5)外务部--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标志(6)修商约--便于资本输出. 危害: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5.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加深双半社会程度,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 答案: 同:(1)背景: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参加力量和斗争形式:农民阶级,武装斗争(3)斗争规模:声势浩大.发展迅猛(4)历史作用:均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5)失败原因和教训: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镇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胜利. 异:(1)组织领导水平:前者有统一领导.革命纲领.建立政权,而后者没有.(2)斗争目标和性质:前者始终反封建斗争.同时抗击外国侵略者.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后者斗争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是反帝农民爱国运动.(3)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前者领袖主张与外国通商.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后者则笼统排外. 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1.同盟会成立条件: 可能性革命团体建立(3)各地革命活动开展 必要性: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失败. 2.成立概况:1905年东京 三个团体组成 孙中山为总理机关报 3.同盟会纲领 4.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5.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第一次大规模起义,秋瑾,孙中山.黄兴--镇南关,1911孙中山.赵声.黄兴--黄花岗起义 起义失败共同原因--未发动人民 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1.武昌起义发生成功原因: 群众基础(3)文学社.共进会在湖北新军的工作(4)革命党人的主动精神--最主要原因. 2.武昌起义:1911.10.10 熊秉坤.金兆龙 湖北军政府成立(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联合政权)黎元洪为都督--当时革命党人的最大失误 革命政权潜伏失败危机--立宪派.旧官僚控制大部分政权 第四节 中华民国成立 1.帝国主义“严守中立 : 原因--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实际--扶植袁世凯为新代理人.目的--维护在华利益.“南北和谈 代表:南方--伍廷芳,北方--唐绍仪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 孙中山为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五色旗为国旗.民国纪年(问公元多少年是民国几年时.则用减1911得出.如问1917年为民国几年时.则为1917-1911=6年.反之则为加1911) 性质: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1912年孙中山颁布 参议院制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实质意义:否定君主专制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规定实行内阁制 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根本目的--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原因: (1)帝国主义的帮助(帝对南京临时政府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2)立宪派.旧官僚的进攻 (3)袁世凯权术和阴谋 (4)孙中山妥协退让. 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 5.辛亥革命功绩: 性质: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帝制(或君主专制政体<制度>)(不能说推翻封建制度或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大功绩. (2)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为资本主义发展客观创造条件. (4)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6.失败原因: (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如纲领不彻底,政党不坚强,没有建立自己的军队,没有发动人民). (2)客观: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袁世凯有实力和耍阴谋.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失败的实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原因.对此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的态度和反映如何?你从中有何认识? 答案: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反动统治. 态度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进行反帝爱国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地主阶级:镇压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 .进行自救运动. 认识: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最凶恶的敌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农民.资产阶级.还是地主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 第四章 第一节 袁世凯的统治 1.袁世凯专权: (1)政治:破坏.控制内阁(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 (2)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2.二次革命: (1)背景:1912年.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目的:组成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权力.(辛亥革命后初期.革命派主要进行议会斗争)-袁刺宋(暴露袁世凯专制独裁.镇压革命的真面目) (2)概况:领导人: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政党--国民党领导. (3)失败:主观--国民党力量涣散,客观--北洋军强大.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袁世凯称帝: 开始步伐--镇压二次革命后.强当大总统, 过程:1913年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代之--修改总统选举法(暴露他想当皇帝野心--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底.改民国为帝国--1916年当皇帝. 4.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5.护国运动:1915年孙中山.梁启超 领导人:孙中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袁称帝胜利--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终失败--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 回答下列有关北洋军阀统治方面的问题:(1)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2)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功绩是什么?说它失败.实质指什么?(3)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统治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立宪派.旧官僚的进攻,袁世凯掌握实权.玩弄权术. (2)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对内专制独裁.镇压革命,对外出卖主权.投靠列强. (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说明:反对称帝胜利.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未能改变中国现状.说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革命派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 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客观创造有利条件.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 (2)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 (4)“实业救国 思潮和利润的驱使.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 2.概况: (1)时间:一战期间 (2)发展最快纺织业和面粉业--均属于轻工业方面 (3)当时并存思潮: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 (4)代表: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5)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A.轻工业较快.重工业无从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C.与封建经济相比.仍处劣势 D.时间矩暂 3.影响: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一战期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出现的几股进步潮流.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答案:潮流: 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代表资革命党人为维护共和制掀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 实业救国:张謇.周学熙等倡导实业.投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科学:陈独秀.李大钊等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矛头直指封建思想文化.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社会主义:李大钊等人在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关系:(一)互相促进关系: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是新文化运动兴趣,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的传播.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