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图5所示的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中.图5 (4)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图5 (5)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5 (6) 主要表示物体具有惯性.[均选填“ ] (c) 图5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物理课外小组活动时,老师拿来了外观上没有什么差别的两杯液体,并且告诉小明和小丽,两杯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盐水,不能用嘴尝,让小明和小丽把它们区分开.
小丽在实验室借来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量筒和一台没有砝码的天平.小明则借来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烧杯.
(1)请你根据小明和小丽所准备的器材,设想出他们要采用的方法:
小丽的方法:(简述操作过程)
用量筒量出相同体积的水和盐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再将两个烧杯放在天平左右两盘,质量大的为盐水
用量筒量出相同体积的水和盐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再将两个烧杯放在天平左右两盘,质量大的为盐水

小明的方法:(简述操作过程)
将钩码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用测力计分别测出拉力,拉力大的为水
将钩码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用测力计分别测出拉力,拉力大的为水

通过实验认识了浮力后,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
首先,他们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猜想,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同学们的猜想归纳如下: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2)小军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1和猜想2,选用了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三个圆柱形物体A、B、C并测出了它们的重分别为4N、4.5N和5N,然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比较图中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
物体的质量无关
物体的质量无关

②比较图中序号为
a
a
d
d
e
e
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同一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猜想3是小民所在组的同学提出的,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支持他们的猜想.
在水下提升打捞的物体时,在物体未到达水面之前时,施加的拉力保持不变
在水下提升打捞的物体时,在物体未到达水面之前时,施加的拉力保持不变

(4)小民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3,选用了与小军所在组相同的圆柱形物体A,进行了f图所示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体A:底面积20cm2、高5cm的圆柱体,液体:酒精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h/cm 1 3 5 7 9
受到的浮力F/N 0.2 0.5 0.8 0.8 0.8
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之后,他们在与其他组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进行着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同学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猜想: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先进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该同学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路程时间图线,则:
 t/s s/m
 0.0 0.000
 0.4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0 x
(1)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运动,表中x处的值约为    m.接下来,该同学将不同数量(1只、2只、3只、4只、5只)的“小纸杯”先后叠放在一起从空中释放,并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2)观察图(b)中单个纸杯的速度一时间图线1可知,小纸杯在直线下落的开始阶段,其运动速度的变化具有    的特点,小纸杯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所受空气的阻力    自身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单个纸杯和5只叠放纸杯比较,在它们各自到达匀速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为f1:f5=    ;再结合图(b)中的图线1和图线5可知,物体运动时遇到的阻力确实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不成正比例关系,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军和小民在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后,想:在所用滑轮组一定的情况下,它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两人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了多种猜想,经过激烈讨论并虚心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意见,最后形成了以下两个猜想:

猜想1  可能与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2  可能与被提升的物体重有关.

小军和小民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上面两个猜想进行了探究,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小军的实验记录

物理量率

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

较小提升速度

中等提升速度

较大提升速度

10

10

10

4.2

4.2

4.2

79.4%

79.4%

79.4%

小民的实验记录

物理量

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大致相同的

提升速度

10

4.2

79.4%

15

6.0

83.3%

20

7.5

(1)请帮助小民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分析小军和小民的实验数据,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滑轮组一定的情况下,它的机械效率与______有关;它们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小红和小王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分别提到了以下猜想:
小明: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红: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小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方案:
步骤1:把长方形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
步骤2:在长方形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大小.

(1)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
(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验证哪种猜想的正确?
(3)为了检验小王的猜想是否正确,可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
(4)在步骤2中,若木块和砝码的总重为0.5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砝码与木块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是:
D
D

A.大于0.5N     B.大于零且小于0.5N    C.等于0.5N     D.等于零
(5)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教多,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他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摩擦力的大小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想想看,在我们探究过的哪些物理问题中用到过这种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小红和小王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分别提到了以下猜想:
小明: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红: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小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方案:
步骤1:把长方形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
步骤2:在长方形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大小.

(1)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
(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验证哪种猜想的正确?
(3)为了检验小王的猜想是否正确,可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
(4)在步骤2中,若木块和砝码的总重为0.5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砝码与木块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A.大于0.5N     B.大于零且小于0.5N    C.等于0.5N     D.等于零
(5)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教多,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他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摩擦力的大小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想想看,在我们探究过的哪些物理问题中用到过这种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