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名登山队员在海拔5000米处测得气温为-9°C.继续向上攀登后.再次测得的气温为 -18°C.该地的海拔约为 A.4833.3米 B.6500米 C.4800米 D.5666.7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的①②③三大河流中,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________ (填序号),其发源地在我国的________(填省区)。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和学者专家率先提出了该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设想,你认为该河流域经济有哪些项目可供开发?

(2)图示的①②③河流中,河流________ (填序号)穿越了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圈,该经济核心圈的经济结构逐渐向轻型化转变,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印度河一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发生在3—5月,一次发生在7—8月,试分别说明导致该河两次汛期最主要的河水补给方式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1 和2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 :下左图是南亚地区水系分布和主要国家轮廓简图,下右图是印度的气温降水图。
材料2 :据《中新网》2008 年5 月5 日报道:印度各地持续高温,气温高达43-46 ℃。当天有3 人中暑死亡,使该国今年4 月入夏以来热死人数增至33 人。
(1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__ 地;判断②地的自然带类型___________ 。
(2 )请分析印度南部地势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印度河一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发生在3-5 月,一次发生在7-8 月,试分别说明导致该河两次汛期最主要的河水补给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据多年新闻报道,5 月份是印度最热的月份,请结合图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你会发送漂流瓶吗?

  在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瓶子载着心愿飘向远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后来,人们称这样的瓶子叫漂流瓶。

  请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3年7月2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名游客在瑞典一处海滩上发现了60年前扔入海中的古老漂流瓶。瓶中信的作者是上个世纪40年代因纳粹入侵而逃离家园的爱沙尼亚难民。

  55岁的瑞士游客施瓦茨在斯德哥尔摩西南方55英里的一个小镇发现了这个漂流瓶。瓶里的信是用英语写的,时间为1943年,当时正是德国纳粹占领爱沙尼亚的时候。在信中了解到其作者名叫玛嘉·韦斯特曼,她和妹妹为躲避纳粹,逃亡到瑞典一个小岛上,距瑞典首都只有68英里远。上岛一年后,玛嘉把这个漂流瓶投入大海里。

  “我们仍在思念着故乡”,玛嘉在黄色的信笺上写道,“战争结束了吗?我们盼望着和平与友好,我们非常想见家里人。”在二战期间,约有2 000名来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难民到这个岛上寻求庇护。

  施瓦茨告诉记者,他认为投出漂流瓶的玛嘉·韦斯特曼很可能仍然在世,他希望通过互联网来寻找到写信的人,以此证明漂流瓶的真伪。

  施瓦茨说,他本人不相信这个漂流瓶里的信会是一个玩笑,他说:“我知道这信纸是那个年代才使用的。我兄弟是历史学博士,他也相信这是真的。”

  (背景资料:纳粹在1941年入侵爱沙尼亚,有10万名爱沙尼亚人逃到波罗的海沿岸。战后,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爱沙尼亚才重新获得独立。)

假如,你在南海投下一个漂流瓶,它会漂流到哪里?假如,你的亲戚在美国西海岸投下一个漂流瓶,你有可能拾到吗?请根据你所学习的洋流知识,进行漂流瓶的路线设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登山队员在海拔5000米处测得气温为-9℃,继续向上攀登后,再次测得的气 温为-18℃,该地的海拔约为:

[  ]

A.4833.3米  B.4800米  C.6500米   D.5666.7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2005年10月8日,在图中甲地发生7.6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了该地区遇难人数超过7万人。简述此地多地震的最主要原因。(1分)

(2)图中乙地可以开发的新能源有           能、              能等。(2分)

(3)印度河一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发生在3—5月,一次发生在7—8月,试分别说明导致该河两次汛期最主要的河水补给方式分别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