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帐篷变高楼,黄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那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3)根据表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将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六

    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密切联系。据测算,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要消耗钢材500-1500吨、水泥4000-12000吨,平均消耗沥青1900吨。新增100亿元投资可带动400亿元的投资规模。在建设周期内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可创造就业岗位3900个。2009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6000亿元,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达1.5个百分点。

材料七

    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四川省境内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087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767亿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80亿元。

(7)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经济意义。

(8)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灾情的发生引起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各地纷纷捐款、捐物。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抗洪第一线指导抗洪抢险。由于各项措施得力,没有出现大的险情。据此回答16题:

1.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关于淮河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③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④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⑤淮河以北的水果为柑橘,以南为苹果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2.我国各地的雨季、汛期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的。一般来说,夏季风弱则

[  ]

A.南方雨季长,易形成南涝北旱

B.南方雨季短,易形成南旱北涝

C.南北方雨季和汛期都短,全国普遍干旱

D.南北方雨季和汛期都长,全国洪涝严重

3.此次的淮河流域连降暴雨,是因为

[  ]

A.淮河流域受副高控制

B.南方来的暖湿气流较强

C.西北风较强

D.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

4.此次的淮河流域的降水属于

[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气旋雨

5.这次的江淮地区的暴雨还在一些山区诱发了泥石流、滑坡,这说明

①暴雨和泥石流、滑坡之间有必然联系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暴雨是诱发泥石流、滑坡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暴雨与泥石流的发生时间相同纯属巧合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6.这次的淮河洪水,并没有像以前的洪水来临时那样使人们感到措手不及。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治更加理智,也更加科学。我国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2年9月16~20日,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水稻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大会以“创新、影响、繁荣”为主题,目的在于促进亚洲和国际社会进一步重视水稻生产,提高亿万穷人的生活水平并推动水稻的二次绿色革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各国的科学家开展水稻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与机会。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江泽民主席指出:“7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家创造性地建立了水稻杂交优势育种理论,发明和完善了杂交稻选育和制种技术,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世界水稻主要分布在

[  ]

A.亚马孙河流域
B.多瑙河流域
C.几内亚湾沿岸
D.亚洲东部、南部

(2)中国是具有悠久农耕文明历史的国家,其中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形成于

[  ]

A.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B.夏朝
C.春秋
D.西汉

(3)下列哪一种文化遗址最能反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丁村遗址

(4)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米产量很大,当时曾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谚语所反映的时期是指

[  ]

A.隋唐
B.北宋
C.南宋
D.明清

(5)首届国际水稻大会的主题和目的主要体现了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

B.普遍联系的原理

C.国际竞争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

D.价值规律的作用

(6)江泽民主席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主张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尊重知识产权的原则积极进行国际合作,鼓励中国科技人员与各国科学家加强合作研究,为各国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作出贡献。”这说明

①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④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分析我国水稻的分布规律。

(8)简要说明中国科学家科技创新的哲学依据。

(9)据统计,该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使每年仅增产的粮食即可养活6000万人口。这对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经济学家日前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未来西北发展的催化剂。专家说,西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区之一,特别是西北干旱地区,风沙大,降雨少,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水生态管理对西北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西北区域水生态已经发生了非常不利的变化。加快西北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西北的发展步伐,同时也对改善全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水源大部分是靠________补给的。

[  ]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  ]

A.半干旱
B.干旱
C.半湿润
D.湿润

(3)西北地区最长的内流河是

[  ]

A.黄河
B.伊犁河
C.塔里木河
D.额尔齐斯河

(4)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为改善这种状况可采取植树种草的措施,因为森林和草地具有保持水土、________和________等功能。

(5)我国西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最大的贸易中心分别是

[  ]

A.兰州和洛阳
B.乌鲁木齐和武汉
C.西安和郑州
D.西安和武汉

(6)西北地区的发展要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注意保护好西部地区原已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这句话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1 应美国总统布什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于20021022日至23日对美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他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对美国进行的第二次访问。访问结束后,江主席于26日至27日出席了在墨西哥洛斯卡洛斯举行的“APEC”第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PEC”会议曾在中国上海召开过。

材料2 中国加入WTO,各种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将进一步削减,外贸进入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投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将更加凸显

材料3 中国加入WTO后,该组织成为更加完整和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组织,中国也将因此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上迎接机遇和挑战!

1)就其性质而言,“APEC”属于___________,“WTO”是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的分支机构。

2)上海地处___________入海口和___________洋西岸,近几年,上海___________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外资。200110月又成功举办了___________经济体领导人会议。

3)“APEC”是下列哪个组织的英文缩写( )

A.石油输出国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下列哪个组织的性质与“APEC”一样( )

①“WTO”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欧洲联盟 ④北美自由贸易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哪项不属于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表现( )

A.区域经济集团正在加速形成

B.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向自由市场经济

C.跨国公司空前发展

D.“北约”东扩

6)材料1和材料2体现的政治学原理是( )

①政治根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 ②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发展机遇,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决策能力 ③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材料1中所说的“过去的20多年中”,具体是从哪年算起的?为什么?

8)结合历史知识回答:20多年来,特别是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9)结合材料23和你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入世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面临着怎样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