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龙岩模拟)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常见物质,且甲、乙、丙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一定条件下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甲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回答问题:

(1)若甲、丁分别为铁和氯气中的一种,则丙的酸性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将变质.变质过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2++O2+4H+═4Fe3++2H2O
4Fe2++O2+4H+═4Fe3++2H2O

(2)已知乙、丁均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单质,且由甲、丁和NaOH溶液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放电时甲与丁作用转化为乙(同时生成一种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物质),负极反应式为
2NH3+6OH-═N2+6H2O+6e-
2NH3+6OH-═N2+6H2O+6e-

(3)图示转化关系对应的反应既可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若丁为盐酸且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则甲的水溶液的pH比丙的水溶液的pH
(填“大”或“小”).
②若丁为单质,下列关于物质乙、丙所含的同一元素的价态的推断,正确的是
d
d

a、乙一定更高    b、丙一定更高    c、乙和丙一样高    d、无法确定
(4)高温下,利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气的过程涉及上述图示转化关系(生成的H2未标出),且丙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甲→乙”对应的反应为:CH4+H2O-CO+H2(未配平,条件略).
①当1mol甲与丁反应转化为乙时吸收206.1kJ的热量,1mol乙与丁反应转化为丙时放出41.2kJ的热量.则甲与丁直接转化为乙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2H2O=CO2(g)+4H2(g)△H=+164.9KJ/mol
CH4(g)+2H2O=CO2(g)+4H2(g)△H=+164.9KJ/mol
(丁均为气态).
②将甲与丁混合于容积不变密闭容器中,甲将转化为乙,且反应过程中甲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推测:反应10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③t℃时,乙转化为丙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1.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乙、丁、丙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依次为0.5mol、8.5mol、2.0mol和2.0mol.此时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
a
a
(填代号).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16分)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

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C + ___K2Cr2O7 + _______= ___ CO2↑ + ___K2SO4 + ___Cr2(SO4)3 +___H2O

请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 2H2(g)  CH3OH(g)  △H1=-116 kJ·mol-1

①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高效催化剂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②在恒容容器中合成甲醇,当温度分别为230℃、250℃和270℃时,CO的转化率与n(H2)/n(CO)的起始组成比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容器体积1L,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据此判断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该反应在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 △H2=-283 kJ·mol-1

 △H3=-242 kJ·mol-1

则表示1mol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溶度积常数Ksp=

c(Ca2+)·c(CO32—)=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5.6×10 -5 mol/L ,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6分)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
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C + ___K2Cr2O7 + _______=" ___" CO2↑ + ___K2SO4 + ___Cr2(SO4)3 +___H2O
请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 2H2(g)  CH3OH(g) △H1=-116 kJ·mol-1
①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高效催化剂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②在恒容容器中合成甲醇,当温度分别为230℃、250℃和270℃时,CO的转化率与n(H2)/n(CO)的起始组成比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容器体积1L,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据此判断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该反应在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 △H2=-283 kJ·mol-1
 △H3=-242 kJ·mol-1
则表示1mol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溶度积常数Ksp=
c(Ca2+)·c(CO32—)=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5.6×10 -5 mol/L ,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在恒容容器中,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 CH3OH(g) △H1=-116 kJ·mol1

①下列措施中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CO与H2的浓度之比为1∶2

D.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H2的同时消耗1mol CH3OH

②在恒容容器中合成甲醇,当温度分别为230℃、250℃和270℃时,CO的转化率与n(H2)/n(CO)的起始组成比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容器体积1L,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据此判断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       ;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该反应在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 CO(g)+ O2(g)=CO2(g)  △H2=-283 kJ·mol-1  H2(g)+ O2(g)=H2O(g)  △H3=-242 kJ·mol-1

则表示1mol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常见物质,且甲、乙、丙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一定条件下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甲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回答问题:

(1)若甲、丁分别为铁和氯气中的一种,则丙的酸性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将变质.变质过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已知乙、丁均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单质,且由甲、丁和NaOH溶液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放电时甲与丁作用转化为乙(同时生成一种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物质),负极反应式为______.
(3)图示转化关系对应的反应既可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若丁为盐酸且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则甲的水溶液的pH比丙的水溶液的pH______(填“大”或“小”).
②若丁为单质,下列关于物质乙、丙所含的同一元素的价态的推断,正确的是______.
a、乙一定更高  b、丙一定更高  c、乙和丙一样高  d、无法确定
(4)高温下,利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气的过程涉及上述图示转化关系(生成的H2未标出),且丙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甲→乙”对应的反应为:CH4+H2O-CO+H2(未配平,条件略).
①当1mol甲与丁反应转化为乙时吸收206.1kJ的热量,1mol乙与丁反应转化为丙时放出41.2kJ的热量.则甲与丁直接转化为乙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丁均为气态).
②将甲与丁混合于容积不变密闭容器中,甲将转化为乙,且反应过程中甲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推测:反应10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______.

③t℃时,乙转化为丙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1.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乙、丁、丙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依次为0.5mol、8.5mol、2.0mol和2.0mol.此时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______(填代号).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