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28中初三年级化学月考考试试卷一)将25g混有少量的氯化钙的食盐放入173g水里.完全溶解后.加入53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沉淀1.00g.计算: (1)食盐中混有氯化钙的质量,(2)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0?湘西州)某某中学初三年级的同学在中考之前为了放松一下紧张心情,星期六去山中野炊.野炊结束后,应及时把火熄灭,防止造成山林火灾.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有
用土把火埋灭或用水把火浇灭
用土把火埋灭或用水把火浇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重庆一中初三年级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少量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
甲同学:只有CaCO3            
乙同学:CaCO3,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的Ca(OH)2理由是
Ca(OH)2微溶,可能未溶解完
Ca(OH)2微溶,可能未溶解完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从无色变红色
溶液从无色变红色
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CaCO3,不能证明有无Ca(OH)2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CaCO3,不能证明有无Ca(OH)2
;结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2:
丙同学:NaOH,Na2CO3    
丁同学:NaOH,Ca(OH)2      
戊同学:NaOH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溶于水的生成物NaOH一定有,而固体中有Ca(OH)2,说明溶液为Ca(OH)2的饱和溶液,所以一定有Ca(OH)2,不会有Na2CO3
溶于水的生成物NaOH一定有,而固体中有Ca(OH)2,说明溶液为Ca(OH)2的饱和溶液,所以一定有Ca(OH)2,不会有Na2CO3

该小组同学向溶液B中继续滴加
Na2CO3
Na2CO3
(填化学式)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再将滤液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6?崇文区二模)某中学初三年级A、B两个班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如下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的一个指定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班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废液来源 检测方法与结果 推测废液成分(填物质化学式,酚酞和水不填)
A班 观察废液呈红色 废液中含有
NaCl、Na2SO4、NaOH
NaCl、Na2SO4、NaOH
B班 观察废液呈无色,测pH=2 废液中没有
NaOH
NaOH
,含有
NaCl、Na2SO4、HCl、H2SO4
NaCl、Na2SO4、HCl、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30、某校初三年级在实验室做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实验后的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对废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设计.
(1)你认为选用
紫色石蕊试液
试剂可检验废液是否呈酸性.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的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3)据悉,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该校实验室的废液若呈酸性,把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
废液会腐蚀铸铁水管,污染水源
危害.你认为如何处理这些废液
用碱中和或石灰石处理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初三年级在实验室做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实验后的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对废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1)你认为选用
石蕊
石蕊
试剂可检验废液是否呈酸性;
(2)若该校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它杂质).为了对废液进行处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上层清液20.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g)与生成沉淀的质量 (/g)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计算结果精确到0.1%)求:当废液中两种物质刚好消耗完毕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