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讲解] 例题: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 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 mol/L.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CH3COO-和Na+浓度相等,则醋酸体积
_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填“ >” 或“=”或“<”)。
(2)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溶液中c(Na+)________c(CH3COO-
(填“ >” 或“=”或“<”)。
(3)某温度(t℃)时,水的Kw=10-13,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H2SO4溶液bL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则a:b=_________;若所得混合溶液pH=2,则a:b=__________。
(4)室温下,若某pH值的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amol·L-1,而相同pH值的硫酸铝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bmol·L-1,(已知a,b均为小于14的正整数),那么a和b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等式和一个不等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将铜片加入稀硝酸,发现开始时气泡产生速率非常慢,一段时间后速率明显加快,烧瓶内溶液呈浅蓝色并不断加深,液面上方的气体颜色也在不断加深。该小组同学拟通过实验探究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

图 1                                     图 2

(1)图1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所起的作用                                       

(2)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并设计实验探究:

Ⅰ.甲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致,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是       

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5

50

60

70

80

温度/℃

25

26

26

26

26

26

26.5

27

27

27

27

 

结合实验目的和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Ⅱ.乙同学认为生成的Cu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为验证此假设,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片和稀硝酸,那么最好是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填序号)。

A.硝酸铜晶体        B.硝酸铜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硫酸铜溶液

然后对比两支试管的反应,发现现象基本相同。因此得出结论:Cu2+并不是反应的催化剂。

Ⅲ. 丙同学根据现象推测反应过程中还有少量        生成,进而认为该物质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如图2所示,实验中丙同学从a处通入该物质后,发现左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快于右管。小组同学得出最后结论:这种物质对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3)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部分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通入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哪种假设正确。(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将铜片加入稀硝酸,发现开始时气泡产生速率非常慢,一段时间后速率明显加快,烧瓶内溶液呈浅蓝色并不断加深,液面上方的气体颜色也在不断加深。该小组同学拟通过实验探究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

图 1                                    图 2
(1)图1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所起的作用                                       
(2)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并设计实验探究:
Ⅰ.甲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致,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是       
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5
 
50
 
60
 
70
 
80
 
温度/℃
 
25
 
26
 
26
 
26
 
26
 
26
 
26.5
 
27
 
27
 
27
 
27
 
 
结合实验目的和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Ⅱ.乙同学认为生成的Cu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为验证此假设,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片和稀硝酸,那么最好是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填序号)。
A.硝酸铜晶体        B.硝酸铜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硫酸铜溶液
然后对比两支试管的反应,发现现象基本相同。因此得出结论:Cu2+并不是反应的催化剂。
Ⅲ. 丙同学根据现象推测反应过程中还有少量       生成,进而认为该物质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如图2所示,实验中丙同学从a处通入该物质后,发现左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快于右管。小组同学得出最后结论:这种物质对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3)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部分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通入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哪种假设正确。(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合金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铝土矿是生产铝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1)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三周期第ⅢA族
第三周期第ⅢA族

(2)铝电池性能优越,铝-空气电池以其环保、安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电池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6H2O=4Al(OH)3
4Al+3O2+6H2O=4Al(OH)3

②电池中的NaCl的作用为
增强溶液的导电能力
增强溶液的导电能力

③以铝-空气电池为电源电解kl溶液制取KlO3(石墨为电极材料)时,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I-+3H2O-6e-=IO3-+6H+
I-+3H2O-6e-=IO3-+6H+

④某铝一空气电池的效率为50%,若用其作电源电解500ml的饱和NaCl溶液,电解结束后,所得溶液(假设溶液电解前后体积不变)中NaOH的浓度为0.3mol?L-1,则该过程中消耗铝的质量为
2.7g
2.7g

(3)氯化铝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和石油工业的催化剂,聚氯化铝也被用于城市污水处理.
①氯化铝矿粉在加热条件下易升华,气态氯化铝的化学式Al2Cl6,每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其结构式为

②将铝土矿粉与碳粉混合后加热并通入氯气,可得到氯化铝,同时生成C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2O3+3C+3Cl2
  △  
.
 
2AlCl3+3CO
Al2O3+3C+3Cl2
  △  
.
 
2AlCl3+3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N2和H2反应生成2mol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计算每生成1molNH3放出热量为
46.1kJ
46.1kJ

(2)工业合成氨气需要的反应条件非常高且产量低,而一些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H+)实现氨的电化学合成,从而大大提高了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电化学合成氨过程的总反应式为:N2+3H2
         通电         
.
(一定条件)
2NH3,则在电化学合成氨的过程中,阴极反应式为
N2+6H++6e-=2NH3
N2+6H++6e-=2NH3

(3)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t的关系如下表:(已知K=
C(N2)?[C (H2) ]3
[C (NH3)]2
,C(N2)、C(H2)、C(NH3)分别为平衡浓度)
t/K 298 398 498
K/(mol?L-1-2 4.1×106 K1 K2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试确定K1的相对大小,K1
4.1×106(填写“>”“=”或“<”)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
C
C
(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2v(N2)(正)=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①NH4Cl溶液呈酸性,这是由于NH4+水解的缘故.则NH4Cl溶于重水(D2O)生成一水合氨和水合氢离子的化学式是
NH3?HDO和D3O+
NH3?HDO和D3O+

②某氨水的pH=x,某盐酸的pH=y,x+y=14,且x>11,将上述氨水和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
B

A.C(Cl-)>C(NH4+)>C(H+)>C(OH-
B.C(NH4+)>C(Cl-)>C(OH-)>C(H+
C.C(Cl-)>C(NH4+)>C(OH-)>C(H+
D.C(NH4+)>C(Cl-)>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