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签订及危害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形成. 1. 标志着双半社会的确立.提问依据. 2. 签订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3. 例题训练:有人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唱了一个悲凉的四部曲.试分析之. 典型例题 1.义和团运动中.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本质说明了什么? (1)袁世凯到山东.疯狂镇压义和团. (2)慈禧太后看到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已非武力所能镇压.转而采取安抚政策.默许义和团为合法团体.以便对付外国侵略者. (3)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 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 清政府采取安抚政策是为了对义和团进行控制和利用.而镇压义和团才是它的真实目的.从而反映出清政府维护其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反动本质. 2.义和团“扶清灭洋 的口号的分析. “扶清灭洋 这一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间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灭洋 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 虽然同样具有“爱国 和“保国 的含义.却又将“中国 .“朝廷 .“大清 等观念混同. “扶清灭洋 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个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警觉.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 3.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不同原因.并据此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不同点.简述两大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并说明由此产生的认识. 不同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尖锐. 不同点:太平天国运动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朝的封建统治.颁布了.建立了政权.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 的口号.没有统一的组织. 失败原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小生产者地位决定了他们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认识: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比较和的异同. 同: ①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疯狂对外侵略.清政府战败. ②目的:掠夺财富.破坏主权.控制清政府. ③方式:清政府被迫签订. ④后果:都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异: ①时间和缔约国 ② 内容 ③ 影响程度:“大大加深“完全陷入 ●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同:①都是列强联合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②结果:清政府失败并签订不平等条约.③都攻入统治中心北京.最高统治集团都弃京出逃.④列强都在北京进行洗劫和破坏.⑤中国人民进行英勇抵抗.都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⑥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比较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同: ①背景(封建统治.国内资本主义发展.闭关锁国) ②目的任务(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③性质:由皇帝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内容大同小异. 异: ①时代不同:19世纪60年代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侵入日本.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乎形成. ②依靠对象: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产阶级.新兴地主为主体力量.凭借人民力量.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无实权皇帝.未经过武装斗争. ③结果不同. [注意点] 1.字型:戊.戍.戌 2.维新运动,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政变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废八股,废科举 5.区别军机四卿和戊戌六君子. 6.八国联军统帅:①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②德国人瓦德西 7.内容:①赔款称“庚子赔款 ②本息计白银9.8亿两.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