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 A 红细胞裂面A抗原 有 抗原决定基因 O 无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 .母婴血型不合 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 .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 .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 答案 (1)常 若I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A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 (2)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 不一定 ②记忆细胞 ③母乳中含有血型抗体 (3)IAi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与免疫有关的知识.(1)假设IA在X染色体上.则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A只在Y染色体上.则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与题意不符.所以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①II-1 为A型血.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母婴血型不合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会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从而使II-2溶血加重.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IAi.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9天津卷)1.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 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 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C. 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 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09全国卷Ⅱ  7分)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在野生菌株对淀粉的转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活得高效菌株。
(1)实验步骤:
①配置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                   
②在倒平板前,必须进行的是                      
③将                     接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
④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                             
⑤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
                     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若已得到二株变异菌株Ⅰ和Ⅱ,其淀粉转化率较高。经测定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菌体Ⅱ的淀粉酶蛋白含量高。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发生在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Ⅰ的突变发生在          区,菌株Ⅱ的突变发生在               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09天津卷)6.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遇氧

50 mL

未处理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通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09天津卷)3.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A.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 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 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09全国卷Ⅱ  7分)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在野生菌株对淀粉的转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活得高效菌株。

(1)实验步骤:

①配置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                   

②在倒平板前,必须进行的是                      

③将                      接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

④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                             

⑤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

                      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若已得到二株变异菌株Ⅰ和Ⅱ,其淀粉转化率较高。经测定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菌体Ⅱ的淀粉酶蛋白含量高。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发生在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Ⅰ的突变发生在           区,菌株Ⅱ的突变发生在                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