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究 探究: 计算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 (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探究过程: 如图是函数的图像, 结合图形可知,, 所以 虽然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 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3•肇庆二模)设F1,F2分别是椭圆C:
x2
a2
+
y2
b2
=1(a>b>0)
的左右焦点.
(1)设椭圆C上的点(
2
2
3
2
)
到F1,F2两点距离之和等于2
2
,写出椭圆C的方程;
(2)设过(1)中所得椭圆上的焦点F2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其相交于A,B,求△ABF1的面积;
(3)设点P是椭圆C 上的任意一点,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M,N两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N,kPN试探究kPN•kPN的值是否与点P及直线l有关,并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奉贤区二模)(理)已知函数f(x)=
.
sinxcosx
-sinαcosα
.
g(x)=
.
cosxsinx
sinβcosβ
.
,α,β是参数,x∈R,α∈(-
π
2
π
2
)
β∈(-
π
2
π
2
)

(1)若α=
π
4
,β=
π
4
,判别h(x)=f(x)+g(x)的奇偶性;
α=-
π
4
,β=
π
4
,判别h(x)=f2(x)+g2(x)的奇偶性;
(2)若α=
π
3
,t(x)=f(x)g(x)是偶函数,求β;
(3)请你仿照问题(1)(2)提一个问题(3),使得所提问题或是(1)的推广或是问题(2)的推广,问题(1)或(2)是问题(3)的特例.(不必证明命题)
将根据写出真命题所体现的思维层次和对问题探究的完整性,给予不同的评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汕头二模)已知动点P(x,y)与两个定点M(-1,0),N(1,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常数λ(λ≠0)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试根据λ的取值情况讨论轨迹C的形状;
(3)当λ=2时,对于平面上的定点E(-
3
,0),F(
3
,0)
,试探究轨迹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EPF=120°,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崇明县二模)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
x2
a2
+
y2
2
= 1
(a>0),其焦点在x轴上,点Q(
2
2
7
2
)
为椭圆上一点.
(1)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动点P(x0,y0)满足
OP
=
OM
+2
ON
,其中M、N是椭圆C上的点,直线OM与ON的斜率之积为-
1
2
,求证:
x
2
0
+2
y
2
0
为定值;
(3)在(2)的条件下探究:是否存在两个定点A,B,使得|PA|+|PB|为定值?若存在,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7•杨浦区二模)(理)设斜率为k1的直线L交椭圆C:
x2
2
+y2=1
于A、B两点,点M为弦AB的中点,直线OM的斜率为k2(其中O为坐标原点,假设k1、k2都存在).
(1)求k1?k2的值.
(2)把上述椭圆C一般化为
x2
a2
+
y2
b2
=1

(a>b>0),其它条件不变,试猜想k1与k2关系(不需要证明).请你给出在双曲线
x2
a2
-
y2
b2
=1
(a>0,b>0)中相类似的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3)分析(2)中的探究结果,并作出进一步概括,使上述结果都是你所概括命题的特例.
如果概括后的命题中的直线L过原点,P为概括后命题中曲线上一动点,借助直线L及动点P,请你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