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00年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

2000年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乙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明显西迁

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2.200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假设某地城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闻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乙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明显西迁
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2、200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乙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明显西迁
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小题2】200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1.C  2.A  3.A  4.A  5.D   6.C   7.C  8.D  9.A  10.D   11.B  12.B  13.A  14.C  15.D  16.C  17.D  18.D  19.A  20.A  21.B  22.C  23.C

24.B  25.A  26.D  27.C  28.C  29.A  30.C  31.B  32.A  33.D  34.B  35.B

36.(1)作用:该河主要为南北流向,南北向货物运输量大(南北地域差异大)。(3分)

理由:该河流量大,季节变化较小;且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可江、湖、海、陆联运成网,交通便捷通达。(答任三点即可得9分)

(2)南部和西部沿海(3分)原因:南部和西部沿海新兴工业发展快,经济发达;(3分)阳光地带,气候优越。(3分)

(3)热量丰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交通,信息通达度高;有河流经过(大坝调节径流量),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任答3点给6分)

(4)自然条件优势表现在:平原广阔,耕地比重和耕地面积大(高寒和干旱面积小);土地质量好(土壤肥沃); 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水旱灾害少;河网众多,灌溉便利(灌溉水源充足)。(任答3点给9分)

37.(1)主张:以德治民;以身作则;关注民生。(6分)发展:宋代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3分)

(2)观点: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反对旧道德,反对旧文学。(4分)目的:通过彻底批判封建伦理思想,来维护资产阶级共和政体。(3分)原因:北洋军阀政府尊孔复古。(2分)评价:反对尊孔复古,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对传统文化有全盘否定的倾向。而且要真正地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必须发动人民群众,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6分)

(3)树立了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标志性形象;有利于向世界展示儒家文化;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儒家优秀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8分)

38.(1)①2004――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其中2004――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较快,2008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增速有所下降。(3分)

②但是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增收依然较为缓慢。说明2008年我国经济形势严峻、增速有下滑趋势。(3分)

③2008年我国总体进入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其中城镇初步达到富裕阶段。(2分)

(2)①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4分)

②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分)

③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2分)

(3)①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提高其质量和效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4分)

②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产生经济增长过快、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4分)

③我们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重经济质量和效益,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不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4分)

39.(1)背景:中国民众的民族观念狭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民族危机严重。(4分)贡献:提出“大民族主义”观念,树立中国民众新的民族意识;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掀起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挽救民族危机的主动性;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2分)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在其领导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抗战;体现了国内所有族体在国家范围内的统一和对国家的一致认同。(4分)

(3)可可托海位于气候干旱的内陆荒漠化地植被稀少;(2分)地表水稀少;(2分)地表流水侵蚀和人类活动影响都很微弱。(2分)(因此富蕴大地震在地表形成的断裂保存完好)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2分)草场广布(草质优良);(2分)光照充足。(2分)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2分)生态环境脆弱。(2分)

(5)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3分)(因气候干早,)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3分)

(6)①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国家的主人和西藏的主人,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2分)

②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受到保障。(2分)

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各族人民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真正实现了平等。(2分)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4分)

(7)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3分)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2分)

③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3分)

④按客观规律办事。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要遵循其自身规律,不能急于求成。(2分)(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