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将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于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洗发.护发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8、某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排除因盐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

方案二: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逐渐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同学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做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实验中“加热”的目的是
赶走溶液中的少量氧气
,“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隔绝氧气
.实验结果证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也呈红色,由此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结论1:说明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结论2:说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取上述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做对比实验

②观察到的现象
加入酚酞试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判断反应的发生.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 4

(1)表中X=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上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该同学根据
U型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潍坊)小华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测定其酸碱度.考试时,小华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
玻璃棒
玻璃棒
;b
药匙
药匙

(2)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ECADB
ECADB
(用序号字母表示).
(3)上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0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
6.5
6.5
g.
(4)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进行测定,则测的溶液的pH值
偏小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5)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正确操作方法为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该溶液的pH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该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23、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排除因盐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目的是
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
,“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隔绝氧气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说明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而出现的上述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二氧化硫(SO2)的含量是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之一.请你参与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硫部分性质的实验探究.
(1)若雨水的pH小于5.6,表明空气受到污染.为了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小明同学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硫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使二氧化硫充分溶解(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形成亚硫酸),打开瓶塞,测定瓶中二氧化硫水溶液pH的实验操作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2)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小宁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小宁同学由此得到结论: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你认为小宁同学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理由是
二氧化硫能溶于水.
二氧化硫能溶于水.

(3)兴趣小组同学取刚降到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测定,每隔五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刻5:055:105:155:205:255:305:35
pH4.954.944.944.884.864.854.85
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随着时间的变化,雨水酸性逐渐增强
随着时间的变化,雨水酸性逐渐增强
;针对此结论,你猜测其中的原因为
亚硫酸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
亚硫酸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
.结合大理石被酸雨腐蚀的事实,你认为碳酸、硫酸、亚硫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硫酸 亚硫酸 碳酸
硫酸 亚硫酸 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I、实验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测得的pH逐渐变小直到pH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反应后,所得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
(2)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pH时,正确的操作是:
用干燥的玻璃棒蘸一滴NaOH溶液滴在干净的白瓷板或玻璃片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用干燥的玻璃棒蘸一滴NaOH溶液滴在干净的白瓷板或玻璃片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3)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排除因稀释而使溶液pH减小的因素
排除因稀释而使溶液pH减小的因素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克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4)表中x=
7
7

(5)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1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实验现象: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II、实验中的意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 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6)小明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溶于水后,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CaCl2或BaCl2
CaCl2或BaCl2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③是正确的.
(7)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位同学取了10.0g上述样品,利用电子天平共同做了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   量   项   目 称   量  时 间 质量(g)
试样 10.00
装置+稀硫酸质量 241.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15秒 249.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35秒 249.0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55秒 249.00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上述样品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8)有同学提出按上述实验所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该同学的理由是(实验操作均正确):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残留在装置中,造成最终测得的质量偏大,测得生成的CO2质量偏小,故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残留在装置中,造成最终测得的质量偏大,测得生成的CO2质量偏小,故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